前列腺作为生产精液的主要器官,与性行为之间有着密切的流行病学联系。多年来,学界一直在性行为频度与前列腺癌风险之间的关系,但结果存在诸多分歧。
关于性行为频度与前列腺癌风险之间的关系,曾有多个研究进行过深入。其中,一项在古巴人中进行的病例对照研究分析了273例前列腺癌患者和254例对照,发现每周超过7次的人相比每周小于3次的人,患前列腺癌的风险更高。也有研究认为性行为频度与前列腺癌患病风险无关。比如一项在美国人中进行的研究,对753例前列腺癌患者和703例对照进行分析后,并未发现两者之间存在明显的联系。
还有一些研究关注射精频度与前列腺癌风险的关系。Giles等人在一项研究中发现,每周射精5次以上的人相比每周射精少于1次的人,患前列腺癌的风险较低。而Leitzmann等人在JAMA上发表的研究则指出,射精频率与前列腺癌患病风险升高无关,并且似乎还有降低总前列腺癌患病风险的趋势。这项研究以美国男性为对象,进行了大规模的队列研究,并考虑了年龄、家族史、疾病史、生活习惯等潜在因素。
除了以上研究,还有以手淫本身为研究对象的研究。一项由英国Dimitropoulou等人发表的病例对照研究发现,年轻时手淫过频与前列腺癌患病风险增加有关,而年老时每周较多次数的手淫则与降低前列腺癌患病风险相关。该研究也指出,如果仅考虑总的性行为频度,其研究与Leitzmann和Giles等人的结果是相似的。
这些研究结果似乎纷繁复杂,令人难以判断。在面对科学研究时,我们需要以科学的态度来看待。一般而言,队列研究对相关关系的论证强度要大于病例对照研究。在上述研究中,Leitzmann等人的队列研究参考价值相对较高。
尽管这些流行病学研究提供了手淫与前列腺癌之间相关性的线索,但手淫和前列腺癌之间的内在因果关系还需要更深入的研究来论证。目前的研究结果还不能得出通过提高手淫频度来降低前列腺癌患病风险的结论。对于这一问题,我们需要进一步的研究设计来证实是否存在前列腺能分泌致癌因子,以及射精是否能排出这些物质从而降低前列腺癌风险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