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伯伯刚刚经历心脏手术,今日开始呼吸运动,向着恢复心肺功能迈出了重要一步!」、「王先生的气管内管已成功移除,现在下床活动,恢复速度令人惊叹。」在加护病房中,护理师经常鼓励病人尽早活动,这是为了什么呢?
在这充满生命与希望的加护环境中,副护理长王秀美为我们揭示了一个重要的医学原理:全身手术后的患者,由于长时间的静止和药物作用,很容易遭遇横隔膜肌肉无力的问题。仅仅两小时的和卧床,便可能导致呼吸不畅,进而引发一系列肺部并发症,如肺炎、肺塌陷和肺栓塞等。
面对这样的风险,护理师们深知尽早引导病人进行肺部复原运动和下床活动的重要性。这样的行动不仅能增强呼吸肌、减少依赖呼吸器的时间,更能预防肺部并发症的发生。这些活动还能增加肌肉力量、促进血液循环,帮助伤口愈合。对于病人而言,避免下肢血栓形成、压疮形成,以及避免由于肠蠕动减慢导致的胀气、消化不良等情况,都是早日恢复健康的关键。
那么,何时可以开始这些活动呢?通常在术后24小时内,当病情稳定并得到医生评估许可后,就可以逐步进行。活动的形式可以多样化,包括手臂无负重上举运动、下肢无负重运动,以及呼吸肌肉力量训练等。
在进行这些活动时,注意事项也不少。病人需留意身上管路,避免牵扯;下床前需确保呼吸、心跳、血压稳定;活动过程中要渐进式采取坐高姿势,确保无头晕不适情形才可行走;周边环境要安全无障碍、地面干燥、光线充足,辅助行走的用具也要稳固。保暖也是不可忽视的一环。
王秀美副护理长还提醒我们,手术后尽早活动的病人需要搭配适度的止痛、良好的睡眠与营养。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活动的效用,帮助病人早日恢复健康,重返美好生活。
文章提醒大家:术后尽早活动好处多多。文章来源和版权信息也得到了明确的标注和说明。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益,不妨和我们一起关注健康医疗网,共同守护您和您家人的健康!同时也要注意,该文章的内容仅供参考,请根据自身情况结合专业医疗建议进行研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