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匆匆,岁月如梭,我们常常在生活中感叹时间流逝之快。越是年纪增长,这种感觉愈发强烈。究竟为何我们会觉得时光飞逝呢?让我们从心理学的角度答案。
德国慕尼黑大学的研究发现,人们在回忆过去的十年时,年龄越大的人感觉时间过得越快。到了五十岁之后,时间的流逝感觉便趋于平稳,一直持续到老去。对于较短的时间段,比如过去的一小时、一星期或一个月,人们对时间的感知与年龄无关。美国欧柏林大学和杜克大学的研究也发现了类似的规律,对于几小时到几个月的时间段,无论年龄大小,人们对时间的流逝感觉都相对一致。但对于近十年的时光,老年人往往会比年轻人感觉过得更快。
针对这种心理现象,美国科普作家、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医学院医学博士生乔丹刘易斯介绍了心理学界的几种主流解释。
人们对流逝的时间与经历过的人生进行比较。对于一个年幼的孩子来说,一年的时间占据其生命的很大一部分,而对于一个中年人来说,一年则显得微不足道。我们总是将某段时间与自己的人生阶段相比较,因此感觉时间越来越短,过得越来越快。
人们通过值得纪念的事件来衡量时间的流逝。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认为,人们常常用“第一次”来标记时间的节点,如初吻、第一天上学等。随着成年的到来,这些初体验逐渐减少,生活变得平淡无奇,导致人们感觉日子过得越来越快。心理学家进一步扩展了詹姆斯的理论,认为人们用一段时间内记得的事情数量来衡量时间流逝的速度。例如,一个中年大妈每天重复着繁琐的家务活,但当她回想起自己大学时代的经历时,会发现现在的四年时光与大学时代相比过得快了很多。
心理健康专家发现,很多人之所以会感觉时光飞逝,大多是因为他们用一种特殊的时间衡量方式即通过一些值得纪念的事情来衡量时间的长短。尤其是喜欢通过这种方式衡量时间的人,越容易感叹时光流逝之快。面对困难和挫折时,人们往往会觉得时间过得很慢,这也许是心理防御机制的一种体现。但无论如何,时光总是在不经意间悄然流逝,让我们珍惜每一刻的时光,用心感受生活的每一个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