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肉价格的回落对CPI产生的影响,值得我们深入分析。从供需两端及成本传导路径来看,其背后的逻辑十分清晰。
让我们关注供给与消费端的动态。能繁母猪的存栏量在2024年12月同比增长2.70%,显示出生猪产能的充足。节日过后,消费需求往往会经历一个季节性的回落,这叠加了生猪出栏量的持续增加,形成供强需弱的格局,导致生猪价格不断走低。这种情况在当前的消费淡季尤为明显,终端需求疲软,市场生猪出栏量依然高企,供需宽松的局面进一步拉低了猪价。预计这种趋势在短期内还将持续。
我们来看看饲料成本与关税的影响。受国际市场因素影响,如巴西大豆的大量到港,豆粕等饲料原料的价格出现波动。饲料厂的观望情绪浓厚,使得饲料成本在短期内难以对养殖成本形成显著支撑。尽管对美农产品加征关税可能通过饲料成本传导至生猪养殖成本,但其对CPI的影响整体有限,仅使国内CPI同比上升0.01-0.03个百分点。
从历史数据来看,猪肉价格与CPI的关联度极高。2023年12月,猪肉价格同比降幅扩大至8.7%,成为拉低食品价格及CPI的主要因素。当前,尽管数据尚未更新,但根据市场趋势分析,预计短期内猪肉价格的跌势还将持续,对CPI的抑制作用依然存在。
政策因素与市场预期也不容忽视。虽然政策设定了CPI的目标,旨在通过扩大内需提升物价水平,但短期内生猪市场的供需矛盾可能会延缓CPI的回升节奏。
猪肉价格的下跌主要由供给过剩与消费淡季驱动,同时受到饲料成本及关税传导的影响,成为抑制CPI回升的核心因素。未来我们需要密切关注能繁母猪的存栏变化、二次育肥的入场节奏以及终端消费的复苏力度。政策因素和市场动态也是我们不能忽视的重要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