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山感染团队提醒:炎热夏日科学防疫,降低中暑风险
近日,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张文宏教授团队在其官方公众号“华山感染”上发表文章,为炎热环境下的防疫工作提供科学建议,并特别关注工作人员的中暑风险。
随着气温的攀升,尤其是炎炎夏日,穿戴医用防护服(俗称“大白”)在酷热环境中进行防疫工作的人员面临着极大的中暑风险。张文宏教授团队指出,被汗水浸透的防护服,其防护效果已大打折扣,且长时间穿戴可能引发中暑等健康问题。
文章强调,对于在非空调环境中进行普通人群采样等工作的防疫人员,只需采取“一级+”防护措施即可有效防止感染。近距离接触时,除了佩戴N95口罩,还可以选择戴面屏进行额外防护。在高温环境下,继续穿着“大白”会阻止人体热量的散发,增加中暑概率。
对于防疫工作者来说,中暑是一种严重的健康威胁,可能导致不可逆转的损伤甚至死亡。文章呼吁所有防疫人员在炎热夏季工作时,注意阶段性地休息和饮水,避免长时间暴露在高温环境中。一旦发现中暑症状,应立即暂停工作,转移到阴凉通风处并补充水分。
对于普通的防疫人员(非采样人员),在户外炎热环境中,正确佩戴口罩并注意手卫生是足够的防护措施。在炎热的夏季,合理的休息和饮水安排对于保持身体健康至关重要。只有确保防疫人员的健康安全,才能更好地保障公众的安全。
张文宏教授团队的这一建议,旨在提高防疫工作的科学性,既保障公众的安全,又关注一线防疫人员的健康。在炎热的夏季,让我们共同努力,做好科学防疫,共同抵御疫情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