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余年》超前点播争议始末
自《庆余年》于2019年12月在腾讯视频、爱奇艺平台推出“超前点播”服务以来,这一收费模式便引发了广大消费者的关注和争议。在当时,VIP会员需额外支付50元,方可提前解锁6集精彩内容。这一消息迅速引发轩然大波,“庆余年超前点播50元”话题更是冲上微博热搜榜首。
这场风波的背后,暴露出以下几个显著的特点:
收费形式的争议。许多消费者对此次二次收费表示不满,认为自己在已经购买VIP会员的前提下,仍被要求支付额外费用,这无疑是一种“套路式消费”。这种质疑声音在网络上此起彼伏,凸显了消费者对这种收费模式的不解和反感。
行业模式的变革。超前点播并非首次尝试,而是继《陈情令》试水后的又一次大规模推行。这一举措不仅为视频平台带来了可观的收益,也推动了超前点播成为长视频平台常用的盈利手段。这种模式的盛行,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观众对于视频平台收费模式的预期。
法律层面的争议。北京互联网法院后续对《庆余年》的超前点播行为进行了法律判定,认定其违法,并指出此举损害了VIP用户原有的权益。这一判决为消费者带来了一定的安慰,也为视频平台的收费模式敲响了警钟。
虽然超前点播在2021年10月被三大平台暂时取消,但视频平台并未停止类似的收费模式。比如,“点映礼”等新付费形式的出现,实质上仍是平台寻求差异化付费、增加收益的一种尝试。
透过这次事件,我们不难发现长视频平台所面临的行业困境:在用户增长放缓的背景下,如何持续通过差异化付费服务寻求盈利,已成为这些平台亟待解决的问题。《庆余年》的超前点播事件,无疑是这一困境下的一个小小缩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