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医疗作风问题在多地医疗机构引起广泛关注。这些问题不仅涉及经济利益驱动,还与医疗服务质量和职业操守紧密相关,具体表现如下:
一、经济利益与医疗行为的紧密关联
部分医院将医生的薪酬和晋升与科室的创收指标紧密相连,这种不合理的绑定导致了过度医疗现象的频发。在江苏南通某医院,有医生被举报指定患者到院外指定药房购买高价药品,这些药价高昂且无法使用医保,引发了公众对利益输送行为的怀疑。
二、医疗服务质量的问题逐渐凸显
温州龙湾附二医连续收到关于诊疗过程中操作失误的投诉,如手术多次未成功、术后渗血等情况。科室推诿患者、医护人员态度恶劣等问题也屡见不鲜。某医院因考核未达标对医生实施高额罚款,导致医生收入与罚款倒挂,这种不合理的惩罚机制引发了医生的职业倦怠,进一步影响了医疗服务质量。
三、职业操守方面的失范行为令人震惊
某医生在义诊期间偷盗村民女性内衣并做出不当行为,个人作风问题引发了公众的愤怒。这种极端案例不仅损害了医生的形象,也揭示了部分医务人员职业操守的缺失。
针对以上问题,社会的反响强烈。人大代表呼吁立法明确医院的公益属性,禁止将薪酬与业务收入挂钩,并严厉打击红包、回扣等腐败行为。公众普遍支持加强监管,并认为切断经济利益链条是减少过度医疗、改善就医体验的关键。
当前,医疗作风问题暴露了医疗行业在考核机制、薪酬体系及监管层面的多重矛盾。为了推动医疗行业回归“治病救人”的本质,我们需要从制度层面进行完善,并严格执法。只有通过制度的建设和完善,才能确保医疗行业的健康发展,为病人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