奚家鑫:安师大附外的“烙饼人”与传承红色基因的校长
奚家鑫,这位新任安徽师范大学附属外国语学校的校长,以其独特的治校理念,正在将一所百年名校引领向新的高度。他深知,“画饼画得好没有用,关键是能不能自己烙出来一个饼。”这一比喻深刻反映了他务实的教育理念和管理风格。
上任不久的他,今年已经五十四岁,他将大部分精力投入到学校的基础管理中,致力于提高课堂效率。他不追求华而不实的口号和繁琐的活动,而是带领老师深入精研课程标准,找准对应的知识点和考点。在外界看来,这些工作似乎并不显眼,但在奚家鑫眼里,它们却是夯实课堂教学基础的关键,是实现学校育人目标的重要步骤。
奚家鑫是个实干派,更在意的是学生在毕业二三十年后如何评价这段求学生涯。他深信,“凭心而作,尽力而为”不仅仅是他的人生哲学,更是他伴随三十多年教育生涯的信仰。
虽然在一线从事教学工作的时间并不长,但奚家鑫在学校管理方面的经验和能力却十分出色。他曾被派到乡镇教育和县教育局工作,这段经历让他从更全面、更宏观的视角看待教育问题,也让他在面对挑战时更有底气。
无论是从芜湖县到芜湖市,还是从县二中到火龙岗中学、清水河中学,再到城南实验中学,奚家鑫的每一次工作调动都面临新的难题。但他总能在复杂的局面中抽丝剥茧,找到解决方案。在城南实验中学,他独具慧眼,以体育为突破口,走出了一条“教体结合”的特路。
来到安师大附外这所百年名校,奚家鑫迎来了职业生涯的又一个挑战。他深知,这所学校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红色基因,同时也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他强调绿色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和国际视野。
安师大附外是革命家和文学家辈出之地,荣誉等身的同时也需要不断前行。奚家鑫以他的教育理念和做人哲学,带领学校在新的时代里继续传承红色基因,迈向更高的目标。他的工作作风和原则始终如一,“凭心而作,尽力而为”,这是他做事的哲学,也是他做人的底线。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奚家鑫以他的智慧和勇气,迎接挑战,为安师大附外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他的故事和精神,激励着更多的人投身教育,为实现教育的梦想而努力。安师大附外:红色基因与绿色发展的交融育人之旅
自1987年,为了继承革命遗志,弘扬革命精神,学校党总支、校团委决策下成立了以王稼祥同志命名的中队。历经34载风雨兼程,王稼祥中队始终坚守初心,坚持开展组织教育、自主教育及实践活动,成为培养学生“好思想、好品行、好习惯”的特色阵地。凭借不懈的努力,该中队荣获全国、省、市级优秀少先队中队的称号。
安师大附外的历史传统激发了奚家鑫校长的深入思考。他坚信:“正确的道路是吸取前辈的经验,继续前行。”他引用托尔斯泰的名言来表达自己的理念:“学校的发展应基于历史,红色基因是学校的重要特色。我们要学习王稼祥等老一辈革命家的优秀品质,将他们对国家、民族、党的忠诚融入学校文化,体现在学生身上,传承红色精神。”
与此安师大附外还积极响应“十四五”规划提出的绿色发展理念,致力于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奚家鑫解释:“学生发展应是全面、协调、个性、终身的,是可持续发展。我们要培养学生的潜在品质,让他们具备后续发展的能力,这是绿色发展的内涵。”
学校以44个学生社团为载体,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学校依托与安徽师范大学的深厚渊源,开设了音乐、美术特色班,并配备了优秀的教学设备和教师。学校还开设了美术社、“圣雅各”合唱团、管弦乐团等艺术类社团。近年来,学校社团在第六届全国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活动中获得二等奖。
除了艺术类社团,学校还建立了科技创新类社团,如机器人、无人机、燧石3D打印、编程等。这些社团以创意启发、兴趣培养、专家引领等为主题,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科技活动。在市、省、国家级科创大赛中,师生屡获大奖。
作为安徽省首家公办外国语学校,安师大附外注重“家国情怀和国际视野”的育人目标。奚家鑫说:“家国情怀强调家庭与国家的责任与担当。而国际视野则是基于外国语学校的特色提出的,它强调开放包容的思维去看待世界。我们组织了一系列国际交流和外研活动,接待了来自各国的AFS国际留学生,并派出了学生赴美国等地留学或游学。”这些活动旨在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打开国际视野,培育多元化人才
安师大附外的校园里,一场静悄悄的变革正在悄然展开。在这位校长奚家鑫的引领下,学校不仅致力于开展丰富多样的活动,拓展学生的国际视野,更深入地帮助学生建立起国际化、多元化的文化理念和思维习惯。通过这些努力,学校为培养更多走向世界舞台的多元化人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奚家鑫校长深知,要想真正落实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必须从研究课程标准入手。为此,他带领全体老师深入研读国家课程标准,将其视为一切教育教学活动的准则。在他看来,不研究课程标准,就如同没有根。为了更深入地研究课程标准,奚家鑫校长成立了名校长工作室。
在这个工作室的启动仪式上,奚家鑫与研修成员围绕《基于新课标的作业与命题设计研究》这一课题,分享了各自的理解与建议。他们的第一步是将新课标的每一个字、每一句话落实到教材中,编制出每一个科目的“知识点、新目标”。接下来,他们明确教学目标,推进课堂教学,形成了一套独特的“课程标准知识点教学目标课堂教学”层层推进的逻辑和步骤。
奚家鑫深知,很多时候学生的课业负担源于无效作业,而无效作业的原因在于靶向不明确。他强调,明确课程标准,对应到知识点和考点是核心。在明确目标的基础上,再逐步推动课堂教学的改革。
这位校长表示,他更看重学生在毕业多年后对学校的评价。他认为,学生在校期间接受的教育将影响他们的一生。他强调,“适合的教育是最好的教育”,这意味着学校必须提供适应学生主体特征、适应国家要求、适应社会特性、适应未来生活需要的教育。这种教育应顺应学生的天性,发掘他们的潜能,使他们成为精神性的存在。
奚家鑫校长表示,安师大附外的初中将继续保持在第一梯队,高中则努力赶超兄弟学校。他表示,教育质量不仅包括可测量的目标如升学率,还包括不可测量的方面如办学的厚度与宽度。在未来五年里,学校将继续致力于为学生提供更多元、更全面的教育体验。这样的教育将使安师大附外成为学生们心中的卓越学府,赢得社会的高度评价。针对学生的群体性需求,教育应当符合青少年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作为国家公民教育的要求,教育必须满足相应学段群体学生的发展水平。这种适应群体的教育不仅仅是教育的普及,更是针对学生群体特点的一种精细化安排,是构建在学生群体的实际需求和社会期望之上的一种教育形式。
教育也要适合学生的独特性。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他们的成长经历、家庭背景、兴趣爱好以及天赋才能都有所不同。适合的教育应当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特征和发展需要的差异,为他们量身定制最适合的教育方案。这种教育不仅适应学生当前的状态,更要适应他们在成长过程中不断变化生成的新状态。真正的教育应该落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他们提供恰到好处的引导和支持。
奚家鑫认为,当前学校教育仍处在“向时间要成绩”的阶段。教育的目标不应仅仅是追求成绩,更应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流产网希望未来能够通过提高课堂效率,减轻学生和老师的负担,为他们腾出更多时间,让孩子们能够丰富自己的成长经历。
理念转变只是第一步,真正的改变需要落实到操作层面。奚家鑫强调,在教育实践中还有很多事情可以做、需要去。安师大附外作为一个实践场所,应该成为适合学生教育的新天地。
我们期待这样的教育理念能够深入人心,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适合自己的教育,让他们的潜能得到充分发挥,让他们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尊重和展示。这样的教育才能真正达到育人的目的,培养出既有知识又有能力,既有情怀又有担当的新一代青少年。流产网愿与大家共同努力,为孩子们创造一个更美好的教育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