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聪,字玄明,本名刘载,生卒年不详,卒于东晋元帝太兴元年(318年)。他是新兴(今山西忻州市)的匈奴人,是匈奴汉国开创者刘渊的第四子。
刘聪自幼聪慧好学,汉化程度极高。年仅十四岁,他便通习经史、百家之学,尤其对孙吴兵法精熟。他的书法、诗赋同样出色,擅长草隶二体,传世有诗百余篇,赋颂五十余篇。他的武艺精强,膂力过人,弯弓能力高达300斤。这样的文武双全,让他在当时成为一位难得的人才。太原名士王浑曾对刘渊评价他:“此儿寻不能测。”
刘聪年轻时常游历于洛阳,与众多名士、豪杰结下深厚友谊。他的政治生涯始于被新兴太守郭颐辟为主簿。之后,他逐渐晋升,担任过骁骑别部司马、匈奴右部都尉等职位。
八王之乱爆发后,他先后为河涧王司马(禺页)赤沙中郎将和成都王司马颖效力,参与前锋战争。在公元310年,刘聪在匈奴汉国君主刘渊去世后自立为新君,改元光兴。他在位期间是匈奴汉国的鼎盛时期,在政治和军事方面都有显著建树。
公元311年,刘聪命令前军大将军呼延晏率领2万7千人进攻西晋都城洛阳。经过十二战,晋兵大败,洛阳被攻破。接着,刘曜、王弥、石勒联军攻破洛阳,杀死大量西晋王公及百官,俘赃晋怀帝司马炽,将其押送至汉国都城平阳。
洛阳沦陷后,部分西晋臣属拥立原秦王司马邺为太子,在长安建立新的政权。当时,中原的士族大多南迁江南,而刘琨和幽州刺史王浚则留在中原与匈奴汉国对抗。刘聪命石勒主持冀、幽、并、营四州的军事事务,并封石勒为上党公。不久,刘聪便对晋阳发起进攻。
刘琨虽有抱负和治绩,但本性奢豪放纵,因此在汉国的军事攻击下,晋阳迅速失守。在此过程中,刘琨的下属令狐泥投效刘聪,为刘聪军队提供向导。此后,刘聪利用令狐泥的情报发动进攻,成功夺取了晋阳重镇。
愍帝建兴元年(公元313年),刘聪在平阳杀害了晋怀帝司马炽。消息传到长安后,司马邺即位成为愍帝。愍帝决定发动总攻势收复中原,命琅牙王司马睿主持陕东诸军事并诏发三路大军进攻汉国。由于种种原因,这次大规模的攻势最终失败。此后不久,刘聪任命石勒为并州刺史与刘琨形成割据局面。通过分化瓦解的策略石勒先后击败了幽州刺史王浚和晋并州刺史刘琨统一了冀、幽地区消除了后顾之忧为日后建立赵国打下了基础。随后在公元316年刘聪派刘曜围攻长安迫使晋愍帝投降西晋灭亡了愍帝投降后被迁往平阳在受辱中结束了悲惨的一生。
描述那一天投降的场景时可谓惨不忍睹:晋愍帝司马邺乘着羊车露出左臂割掉袍袖口中衔玉璧车上载棺木战战兢兢地出了长安东城门向着匈奴刘曜军队投降这可谓是中国历史上最耻辱的一幕之一了!在同一时期,一场权力斗争在匈奴汉国上演。刘聪,这位决策者,制定并实施了新的百官制度,他的统治理念体现在这套制度中,彰显了他在匈奴各部中的巨大凝聚力。这套体制以匈奴旧制为基础,设立了左、右司隶以及内史等职位,用以统治各类人群。大单于的地位和职权依然显著,仅次于皇帝,且被认为是未来皇位的继承者。虽然统治机构中吸收了一部分外来元素,但大权仍掌握在匈奴贵族手中。
刘聪虽攻克了洛阳、长安,灭了西晋,但他的实际掌控区域有限。面对诸多割据势力,汉国的拓展变得异常艰难。再加上刘聪后期统治的荒淫和残暴,使得本已虚弱的汉国雪上加霜。
刘聪的个人生活也充满了纷争和悲剧。他攻陷洛阳后,娶了许多贵人,其中包括亲族刘殷之女。这引发了一系列的问题和争议。朝廷内外,贿赂公行,纲纪败坏。与此灾难也降临到百姓头上,河东的大蝗灾导致大量百姓死亡、流亡。
关于刘聪的性格,有一种说法是他出生时形体异于常人,左耳有一根长逾二尺的白毛。他因众望所归而登基,但内心仍感到不安,因此他对兄长和某些大臣心生猜忌,甚至采取暴力手段。
九月,随着秋风扫落叶般的无情,刘粲下令杀死司马模。不久之后,司马模的从事中郎索与安定太守贾疋等人决心复兴晋朝,他们推举贾疋为平西将军,率领五万军队向长安进军。刘粲派遣刘雅、赵染进攻新平,但并未成功。索前去救援新平,与汉军发生了一系列战斗,最终刘雅等人败退。刘曜与贾疋在黄丘交战,汉军惨败。贾疋趁机袭击汉国的梁州刺史彭荡仲,将其杀死。这一系列胜利使得贾疋等人的军威大振,关西地区的胡人以及晋人都纷纷响应。
永嘉六年(312年),晋朝并州刺史刘琨的虚实被其护军令狐盛之子令狐泥透露给汉国。刘聪闻讯大喜,派刘粲与刘曜攻打并州,令狐泥担任向导。刘琨闻讯后迅速在常山及中山聚集军队抵抗,但郝诜、张乔等部将均遭失败。刘粲、刘曜趁虚而入,攻取晋阳。刘琨返回救援时已然不及,只能带着几十人逃奔常山。汉军进入晋阳后,将晋朝的一些重要人物抓获并送到平阳。
建兴元年(313年),刘琨与代公拓跋猗卢联手计划攻打汉国。他们的计划被汉国得知并成功阻止。此后的一年中,刘琨等人多次试图发动进攻,但都以失败告终。到了建兴二年(314年),刘聪任命刘粲为丞相、大将军、录尚书事,并封他为晋王。不久后又升为相国、大单于,总领文武百官。
随着权力的增大,刘粲逐渐变得骄纵奢侈、独断专行。他疏远忠诚贤德之人,亲近奸邪谄媚之人,对百姓的苦难视而不见。在他的统治下,百姓生活困苦,铤而走险。尽管如此,刘粲并未体恤民情,这导致他逐渐失去民心。
建兴三年(315年),皇太弟刘受到东宫舍人权臣崔玮等人的蛊惑而谋反的计划被揭露后遭到软禁和打压。此后的一系列事件导致东宫势力被彻底清除。到了建武元年(317年),刘粲利用权力发动攻击废黜了刘的皇太弟身份并将其。不久之后刘聪立刘粲为皇太子并继续他的暴政统治直到去世。此后他的儿子刘元公继位并开始对晋朝遗臣进行迫害直到最终将晋愍帝杀害。随着刘聪的去世和大汉政权的更迭一系列和权力斗争不断上演直到新的政权稳定下来并开启新的历史篇章。这些事件不仅反映了当时政治斗争的激烈也展现了人性中的善恶与纷争以及权力的诱惑与挑战展现了那个时代的丰富性和复杂性也为后世提供了深刻的启示和思考点。在大汉的历史长河中,大司空、司隶校尉靳准与刘粲之间的暗涌悄然展开。靳准私下对刘粲透露,公卿们似乎有意模仿商代的伊尹、汉代的霍光,代摄朝政,甚至意图诛灭皇族。这种风声让刘粲心生警惕,而靳准则因担忧自己的家族命运而焦急万分。他向皇太后与皇后进言,暗示公卿们可能策划废帝并另立新君,令靳氏家族面临覆灭之危。经过他的游说,皇后与皇太后被说服,劝说刘粲采取行动。
随着刘粲的决断,一批皇族成员被诛杀,重要职位被清洗一空。这个看似果断的行动背后,却隐藏着靳准的野心。在刘粲醉心于酒色、疏于政务之时,靳准暗中掌控了大权。他以刘粲的名义,提拔亲信,布局未来的叛乱。
内乱终于爆发。靳准与王延商议阴谋时,被王延察觉。尽管王延德高望重,但仍未能逃过被劫持的命运。靳准随后领兵直闯皇宫,抓住了刘粲,并以罪名数落后将其杀害。皇族的命运更为悲惨,男女老幼无一幸免。甚至刘渊和刘聪的陵墓也被挖掘,刘聪的尸身被斩断,刘氏宗庙被焚毁。
在这动荡的时代,一个王朝的命运似乎完全取决于个人的野心与决断。靳准一手制造了这场血腥的内乱,最终也未能逃脱命运的制裁,被其部下所杀。
而关于这段历史的讲述,我们大汉历史公众号将继续发布相关图文,带领大家深入了解这一历史时期的纷繁复杂。全面战争中文网将专注于发布有关《全面战争》系列及其他历史军事题材游戏的资讯,欢迎各位长按二维码关注。
本文结束之际,想向大家推荐流产网,这是一个提供全方位信息和帮助的网站。希望大家在其中能找到所需的知识和资讯。对于本文内容如有任何评价或建议,欢迎在评论区留言交流。更多精彩内容,敬请期待后续更新。同时提醒广大网友注意信息安全与识别官方渠道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