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民众财商意识的崛起,理财教育市场如一块肥沃的土壤,孕育着无限商机。在这片看似平静的资本天地里,一些企业以“低价学理财”的诱人口号为噱头,背后却隐藏着令人深思的商业模式。
“0元理财小白训练营”如同晨曦中的薄雾,吸引着无数渴望财富自由的新手。这背后并非如预期的财富奇迹,而更像是一场精心策划的引导。许多消费者反映,这类课程实质上只是引流手段,真正的目的在于让消费者购买后续的高价课程。曾经有位唐先生分享了他的经历,他报名了微淼教育的理财课程,虽部分课程对他有所启发,但最终发现老师宣传的效果与实际并不相符。微淼通过广泛的宣传推广,以低价课程为饵,吸引消费者入局,随后以各种方式诱导消费者购买更昂贵的课程。
类似的投诉并不鲜见。在黑猫投诉平台上,关于微淼、启牛学堂等机构的理财教育课程的投诉层出不穷,涉及课程内容不符、虚假宣传、退费难等问题。财经网科技深入调查后了解到,这些机构的工作人员通过发布虚假的学员成功案例,诱导消费者购买课程。一旦消费者报名,就会面临一系列的诱导和忽悠,最终难以退款。
韩先生是另一受害者。他的父亲被启牛学堂的广告吸引,报名了所谓的0元理财课。在学习过程中,不断被鼓励购买进阶课程和高阶课程,但最终发现效果并不如宣传所说。韩先生表示,启牛学堂的员工以各种方式诱导消费者购买更多的课程,一旦要求退款,却面临各种困难。
这些机构的手法让人警惕。他们以低价课程为诱饵,吸引消费者入局,随后以各种方式诱导消费者购买更昂贵的课程。而当消费者要求退款时,却发现退款难如登天。这种行为不仅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也影响了整个理财教育市场的健康发展。
探访理财小白之路:宝妈小苏的理财启蒙之旅
一位充满热情的80后宝妈小苏(化名)分享了自己的理财启蒙经历。曾经,她通过关注的大V公众号发现了长投学堂的小白理财课程,带着对理财的憧憬,以极低的价格参与了这门课程。
小苏回忆道,课程中的班班(带班老师)为她描绘了一个充满诱惑的理财世界。每天,班班都会在群内分享基础的理财知识,而更多的内容则是强调理财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通过理财实现财富增值。群内的氛围充满了期待和激情,班班时常分享一些成功学员的故事,这些故事让小苏看到了理财的潜力。
在实际体验了三门低价课程后,小苏发现效果并不如预期。这些课程虽然介绍了一些关于货币基金、复利、打新债、REITs等理财知识,但在课程中也花费了大量时间推荐进阶课程和高阶课程,不断强调优惠期限和数额,给人一种紧迫感和焦虑感。
财经网科技也对微淼、启牛学堂、长投学堂的小白理财课程进行了体验。这些课程都强调了通货膨胀的风险和理财的重要性。在课程过程中,老师们会介绍一些理财知识和技巧,但也会不断推荐后续课程,强调学员通过学习后获得的收益成果。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理财课程中的老师身份引发了多次质疑。微淼在宣传中的所谓业内专业从业人员身份备受争议。据央视财经报道,微淼在招聘过程中对教师的资格要求存在一些问题。微淼创始人封贺的履历也遭到质疑,其在对外宣传中的学历和职业证书存在不实之处。
与此启牛学堂也采用双师结构进行教学,带班老师在推荐课程时会使用一些诱人的话语,比如“3个月挣3万”、“一天挣370”等。这些话语虽然让人心动,但也引发了一些质疑和担忧。
这些低价理财课程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介绍了理财知识和技巧,但也存在一定的推销色彩和夸大宣传的问题。对于想要学习理财的人来说,需要保持理性思考和谨慎选择,不要被焦虑和压力所左右。在选择课程时,需要仔细了解课程内容、教师资质和宣传信息的真实性,避免被不实宣传所误导。近期,财经网科技对三家财商教育机构微淼、启牛学堂以及长投学堂进行了深入体验与调查。在课程结束后的几天内,当尝试联系启牛学堂的带班老师时,却发现其微信账号已停用,无法取得进一步的咨询。这种现象不禁让人对其教学质量和后续服务产生疑虑。
长投学堂的小白理财直播课宣传界面引人深思,诸如“你能承受几次问人要钱遭到的白眼”、“你省吃俭用居然还撑不过大病一场”等直击人心的宣传语,虽然能引起人们对理财的关注和焦虑,但也不禁让人对其宣传策略产生质疑。
从内容上看,长投课堂的课程内容与微淼、启牛相似,主要围绕基金、复利、打新、REITs等理财基础知识。这些课程是否足以支持用户实现财务自由,仍需用户自身在实践中进行验证。长投学堂的老师还在课前资料中阐述了通货膨胀导致购买力下降、物价上涨等概念,使消费者更加焦虑,进而产生强烈的理财需求。
值得注意的是,这三家机构在推出基础理财课程的还推出了更高阶的课程,价格从上百元至上千元不等。在黑猫投诉平台上,不少用户对这些高阶课程的价格表示不满,认为课程内容并不值这个价格,普遍反映存在“诱导消费”、“被洗脑”、“学费难退”等问题。目前,这三家机构在黑猫投诉上的投诉量不断攀升。
针对这一现象,财经评论员张雪峰表示,财商理财课很多都涉嫌虚假宣传,给人一种听了课程就能实现财富增长的错觉,但实际上大多数人都做不到。他认为,部分财商教育机构通过贩卖焦虑吸引消费者,这是一种智商税。
中央财经大学证券期货研究所研究员杨海平也表达了类似的观点,指出当下财商教育行业和理财培训市场存在乱象,部分机构通过夸大财商及理财的重要性来宣传自己,甚至向学员兜售各种理财产品。他认为这种宣传手段显然不合适。正确的财商教育应该引导学员建立正确的风险偏好,形成风险防控意识,并教授完整的知识框架和科学的理财知识。
针对部分机构采用低价引流再引导用户购买高价课程的策略,杨海平指出这是欺诈消费者的行为,应依法依规处理。《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也对此类行为做出了明确的约束和规定。
对于消费者的权益保护问题以及退费难的现象,杨海平建议由市场监督管理局牵头进行全面整顿。北京市京师律师事务所孟博律师也强调,相关机构应遵守广告法规定,不得虚假宣传误导消费者。对于违法成本较低而收益较高的问题,建议监管部门加大治理力度并提高相关机构的违法成本。
这些财商教育机构在宣传和销售课程时应该遵守法律法规和行业规范,确保提供真实、全面的信息给消费者。同时消费者自身也应提高警惕性保持理性思考避免被焦虑驱使盲目消费。在选择这类课程时应该仔细考虑自己的需求和实际情况避免被夸大宣传所迷惑确保自己的权益不受损害。针对理财课程的问题,张雪峰建议消费者勇敢站出来维护自己的权益。若遇到疑似违规的理财课程,不妨向消费者保护协会投诉,或向金融监管部门举报。这些理财课程往往游走在法律的边缘,可能隐藏着违反消费者保护法或金融监管政策的风险。
孟博律师则提醒广大消费者,选择教育培训机构时务必提高风险防控意识和鉴别能力。在决定报名前,要亲自实地考察机构的教学资质,一字一句地审视合同内容,避免落入陷阱。切记不要一次性缴纳大额预付款,还要核实收款机构是否与签订合同机构一致。一旦发现异常,应及时向工商管理部门反映,维护自己的权益。
针对当前的财商教育现状,中央财经大学博士后王文涛向财经网科技表达了他的观点。在财富焦虑的氛围下,很多人被推动去购买理财产品或课程。财商教育的过度营销可能导致消费者的财富反而缩水,这一现象应引起我们的高度警惕。王文涛建议,应尽快推出国家财商教育计划,构建一个三位一体的财商教育体系。在这个体系中,应起主导作用,市场也应给予引导,同时以课堂教育为主阵地,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协同合作。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更应理性看待各种理财课程和财商教育。流产网希望上述建议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我们也诚邀大家对本文进行点评和分享,让我们共同学习和成长。在此,再次感谢大家的阅读与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