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一步推进高考综合改革试点工作,浙江今日召开新闻通气会。
会议指出,自2014年起,浙江作为全国首批试点省份,与上海市一同承担国家高考综合改革试点任务,已顺利完成三轮高考招生录取。此次改革是一项全新的,需要不断地调整完善。
在过去的五年中,浙江和上海市对高考改革试点方案进行了积极的调整充实,为其他省份的改革提供了宝贵的经验。针对2018年底英语加权赋分事件,省委、省高度重视,组织力量全面调研评估高考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在教育部指导下,针对存在的问题和矛盾,结合教育教学实际情况,研究出台了完善措施。
最近,省正式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做好高考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浙政发〔2020〕11号),对高考的部分政策进行调整,主要包括以下六项措施:
1. 高中学考将按照年级定时定科统一安排,同一年级统一科目统一时间开考,此项调整将从2020年入学的高一学生开始实施。
2. 外语和选考科目的成绩从原本的2年有效改为当年有效,调整将从2021年1月考试起实施。
3. 选考科目等级赋分的分差由3分改为1分,此项调整将从2022年1月选考起实施。
4. 录取分段由三段改为两段,调整将从2021年招生录取起实施。
5. 语文、数学和外语将使用全国统一命题试卷,此项调整将从2023年起实施。
6. 职业技能操作考试作为合格性考试,由省统一标准、市县组织,考试合格将作为报考条件,而职业技能理论知识考试仍全省统一组织,此项调整将从2022年招生录取起实施。
为确保高考综合改革的平稳实施,省强调各级党委、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统筹协调相关改革和保障措施的落实。呼吁全社会转变教育理念,为高考综合改革营造良好的环境。
关于进一步做好高考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其背景及政策解读如下:
《浙江省人民关于进一步做好高考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是全省高考改革的重要文件。此次改革的成效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改革的平稳落地。我省围绕“实现学生成长、国家选才、社会公平三者有机统一”的要求,积极稳妥推进改革完善举措,得到了广泛的认可。新高考改革建立了分类考试、综合评价、文理融通、多元录取的高考招生体系,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根据第三方的独立评估数据,新高考的改革得到了考生和高中学生的高度认可。这也促使高中学校进行课程改革和特色发展,推动高校的专业建设和育人模式的改革。
那么为什么要不断完善高考改革试点呢?一方面是为了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解决改革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另一方面也是尊重改革的客观规律。本轮高考综合改革直面长期存在的问题,如唯分数论、一考定终身等老大难问题。作为先行试点省份的浙江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因此需要通过不断的实践来完善改革方案使之更加符合教育教学的实际情况满足广大考生的需求为社会公平和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经过五年的实践,我们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在改革的系统性、协同性以及条件保障和能力建设等方面仍需进一步加强。全省教育大会明确了高考改革的重要原则:“坚持改革不动摇、完善改革不停步”。我们既要坚定信心,毫不动摇地推进改革,又要立足当前实际,更好地平衡科学选才与公平选才、理想目标与现实条件的关系,克服功利应试惯性等因素的阻碍,稳步前行。
本次《通知》的制定,体现了深化改革的决心与智慧。我们始终坚持积极推进和稳妥推进相统一、问题导向和效果导向相统一、促进公平和提升效率相统一的原则。在坚持立德树人、以生为本的理念下,我们进一步强化高校招生端的牵引作用、中学端的推动作用、社会端的助力作用,凝聚各方共识,为高考综合改革营造良好的氛围。
《通知》的形成经历了一个全面调查、多轮评估和严格论证的过程。自2018年底以来,省成立专项工作领导小组,深入研究完善高考改革方案。通过广泛深入基层调研,充分听取社会各界的意见建议,多次召开专家咨询会,形成了完善的改革试点方案。我们聘请第三方进行独立评估,并开展多轮次的自我评估,为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在这一系列工作的基础上,经过省的专题研究和决策同意,最终形成了本次《通知》,并按照规定程序报审后向社会公布。
关于学考调整为按年级定科定时统一安排的决定,源于对当前教育实践的深入反思。五年前启动改革试点时,允许不同年级学生参加学考,是基于我省高中课改的弹性学制设计。实践证明,这种安排给部分学校功利性“抢跑”提供了便利。为杜绝这一现象,《通知》对学考的安排进行了调整,以适应新的教学秩序和学生的学习需求。
外语和选考科目成绩调整为当年有效,是为了避免功利性应试倾向给不同年级学生造成的不平衡。选考科目等级赋分的调整,则是为了增强选考科目考试的区分性。招生录取分为两段进行,是为了更好地适应新高考的评价和录取模式,扩大学生的选科和选专业的范围。
对于职业技能考试的完善,我们将职业技能操作考试作为合格性考试,由省统一标准、市县组织实施,从2022年招生录取起使用。职业技能理论知识考试仍全省统一组织实施,以全面评估学生的职业技能水平。
这一系列调整旨在更好地满足社会的需求,为学生的成长创造更好的环境。我们坚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高考改革将不断前进,为培养更多优秀人才贡献力量。深化高考改革试点:保障措施的实施与意义
在高职院校的招生标准中,一方面持续体现了对考生职业技能素养的要求。这样的做法不仅有利于中职学校推进教育教学改革,使教育更加贴近社会需求,还能培养出更多具备实际操作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另一方面,这样的改革也考虑到了全省统一组织操作考试的复杂程度,使得高职院校能够在一个统一的衡量标准下更好地选拔人才。这一趋势与当前国家实施高职院校扩招的实际需求相吻合,体现了教育公平和效率的统一。
那么,为了保障高考改革的顺利进行,我们有哪些深化改革的保障措施呢?
加强组织领导是关键。地方党委、需承担起高考综合改革的属地责任,并履行第一责任人职责。通过加强组织领导,统筹协调相关改革和保障措施的落实,确保各项改革举措能够落到实处。
凝聚思想共识也至关重要。我们需要大力宣传深化高考综合改革的重要意义,引导各方转变教育理念,积极投身高考改革。建立符合教育规律的评价机制,纠正片面的人才观、质量观和政绩观,促进全社会对高考改革的理解和支持。
加强高考综合改革的条件保障不容忽视。我们需要在现有教职工编制总量内,适度增加普通高中的附加编制数量,用于配置优秀的教师资源。考虑高考综合改革后高中教师工作量变化的实际,通过绩效和激励机制向工作量增加的教师倾斜。提高普通高中学校生均公用经费,加强教学场地建设,提升命题和考试质量。
这一系列保障措施的实施,不仅有利于高考的顺利进行,更是对教育事业发展的有力支撑。通过深化高考改革试点,我们期待能够培养出更多具备实际操作能力、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的高素质人才,为社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本文来源于钱江晚报小时新闻,作者沈蒙和。流产网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