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殓师培.学校「沈阳入殓师的培.学校」

健康管理 2025-04-10 08:16健康生活www.xingbingw.cn

在中国,殡葬曾是一个人们避讳谈论的行业,因传统神鬼观念和人们对死亡的恐惧而长期被边缘化。随着“墓地贷”事件的近期热议,殡葬行业再次进入公众视野,有学者预测,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殡葬和养老将成为蓬勃发展的朝阳产业。

我们采访了几位在殡葬行业工作的年轻人,让他们分享自己的真实体验。其中,一位名叫李平的1999年出生的小伙子,是现代殡葬技术与管理专业的2021年应届毕业生。他在殡仪公司实习已经将近一年,担任过礼仪师和入殓师。

在社交平台上,他坦然地分享自己的工作日常,给自己取的昵称是「太平间小李师傅」,自我介绍中包括“抬过遗体抬过棺,也给遗体做穿洗化妆。”李平的工作需要极大的勇气和细致。第一次面对没有装扮好的遗体时,他被吓得魂飞魄散,回去后发烧、吃不下饭,躺了三天才恢复。但为了更好地为逝者服务,他选择了从礼仪岗位调到入殓岗位,正式接触逝者。入殓师的工作包括确认逝者身份、净身、化妆等流程,需要胆大心细,以及对生命的敬畏。李平一开始因为紧张不敢下手,但通过不断练习,他逐渐提升自己的技术,习惯了面对遗体。

另一位主角是2001年出生的女孩林林,她同样是现代殡葬技术与管理专业的学生。她和李平一样,选择这个专业的原因既有对新鲜事物的,也有对就业前景的考虑。家人的态度不一,但他们都尊重彼此的选择。

在学校,殡葬专业吸引了其他学生的好奇,经常有同学来蹭课。教室的布置完全模仿殡仪馆,防腐整容、殡仪礼仪等实训课让同学们有机会亲身体验。林林和李平都喜欢动手的实训课,他们自备衣服和化妆品,互相练习化妆。

就像李平说的,刚开始学化妆时,他和多数男生一样掌握不好轻重,粉底太白、脸蛋太红。画眉是最难的一步,他最初觉得女生应该更擅长,但发现班上的女生也并不在行。于是他在宿舍练习修眉、画眉的技巧,练到技术飞速提升,连室友的眉毛都是他帮忙修的。他和同学们在互相取笑中逐渐克服了对死亡的恐惧和阴影。这些年轻人的故事展示了殡葬行业的真实面貌和从业者的职业素养他们面对死亡时不仅表现出勇气还展现出对生命的敬畏和尊重这正是殡葬行业所需要的品质也是我们应该关注和支持的。实训课考试是现场展示动手能力的时刻,学员们需要在老师面前进行一系列实践操作,其中不仅包括基础的缝合和化妆技术,还有更加特殊的项目,如剃须和调色。剃须环节要求学员熟练掌握剃须刀的使用技巧,注意倾斜角度,以展现精细的手法。调色则是通过三原色油彩调配出肤色的粉底,考察学员的色彩搭配和运用能力。

殡葬专业的学习旅程是充满挑战的三年。大一期间,学员们将投入大量的实训课程,涵盖了从基础技能到高级技术的全方位训练。对于林林这位女孩来说,她最头疼的是公墓营课程。这门课程涉及到财经知识和数学,对于文科出身的她来说,学习起来倍感困难。尤其是推销墓地的部分,让她倍感压力。她认为墓地并非一种容易销售的产品,而销售过程中的种种挑战则需要她克服内心的恐惧和不安。

在殡葬心理课上,林林听到了许多真实的案例,其中不乏因为工作疏忽导致的严重后果。一位殡仪馆的工作人员因未核实家属身份而造成骨灰错领的事件,让林林深感压力。在这种服务行业中,面对家属的悲痛情绪,工作人员必须保持冷静和克制,不能还手。这个行业的特殊性还在于它是一种不能随意微笑的服务。在殡葬场地,员工必须保持严肃的氛围,无法像普通服务场所那样向顾客微笑致意。这对于充满活力和朝气的年轻人来说,无疑是一种心理压力。

李平作为殡葬礼仪的工作人员,面对生死早已学会淡然处之。他见证了太多生命的逝去,从悲痛的家属中看到了人性的百态。有人为了置办更好的墓碑而强忍悲痛,有人因为葬礼的繁琐细节而心生嫌隙。他曾遇到过一位无名尸的遗体处理事件,直到赔偿事宜提及,才冒出一些亲戚来处理后事。他也见证了人性的温暖和感恩。有一位工程师的离世让他深感心痛,他的母亲为了治疗费而吃野菜造成营养不良,却依然坚持为儿子治疗。面对这样的家属,李平深感无奈和无力。当家属对他们的服务表示认可和感谢时,他的内心充满了自豪和满足。

白月是一位在陵园工作的女孩,她的工作环境位于郊区半山腰的陵园中。这个行业依然是一个相对冷门且不被外界充分理解的领域。尽管有些人认为殡葬行业存在暴利,但实际上,这个行业并非如外界所想象的那样。对于白月来说,她选择这个行业是因为她对生命的尊重和珍视。在这个行业中工作,让她更加深刻地思考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殡葬行业是一个充满挑战和考验的行业。从业人员需要克服种种困难,学会面对生死的淡然处之,同时也要承受来自外界的压力和误解。当他们得到逝者家属的认可和感谢时,那种自豪和满足让他们觉得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她每日的通勤是一场跨越时间和空间的挑战。她需骑行20分钟至公交站,再搭乘半小时公交,下车后还需再骑行半小时自行车才能抵达目的地。尽管路途遥远,但她热爱着这份工作的清静。这位名叫白月的女子,她的工作日常是接触客户,巡视墓园。

她所在的那家墓园,如一片静谧的世界,占地千亩,墓碑款式繁多,达三十余种。她需一一铭记,以便向顾客详细介绍。清晨上班后,她先打扫卫生,清洗陪葬品,然后独自上山,用笔和本子记录下墓碑的款式、材料、寓意等细节。中午下山用餐后稍作休息,下午再次上山继续她的工作。

与人们想象中的暴利行业不同,白月在担任陵园接待兼墓地销售后,发现了这个行业的真实情况与外界的想象存在很大的差距。她还在实习期,每月的收入由底薪、销售提成和补贴构成,总计两三千左右,属于当地中等水平。

行业内的实际情况被少数外界所了解。在福建工作的李平,每次去银行办理业务时,都会遭遇类似的情况,人们惊讶于他们的工资水平,但他只能苦笑回答。对于刚入行的年轻人来说,收入水平确实不高。北京一位经营殡葬生意数十年的骨灰盒店老板烛远介绍,北京殡葬专业应届生的薪资水平在六到八千左右,已经算是全国最高了。他曾在缺人时以万元月薪从其他公司挖人。

关于外界所传的“天价墓地”、“死不起”的议论,烛远和白月认为这主要是由于国家土地资源政策的影响,不允许新土地作为墓园,导致竞争加大,位置优越的墓地价格自然上升。除此之外,还存在部分无良中介哄抬价格的情况。

尽管大众对殡葬行业的认知在逐渐改变,但这仍然是一个冷门、人才稀缺的行业。目前我国仅有5所院校开设殡葬专业,每年全国毕业生总数仅六百多人。烛远说,北京社会职业管理学院的殡葬专业应届生只有一百多人,每年毕业季,会有七十多家单位去学校抢人。

传统心理对死亡的忌讳是这个专业冷门的根源。白月分享了自己的经历,有位朋友得知她在陵园上班后,好几天没有联系她。虽然她的男朋友不介意她的职业,但她仍然不知道如何向男友的父母介绍自己的工作。年轻人之间的接受度更高一些。关于殡葬专业的学生是否难找对象的问题,他们认为主要取决于个人,与专业无关。

白月对陵园的初印象来自于初中的一次偶然经历。当时她和朋友逛到墓园,依山傍水的环境以及整齐的墓位给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虽然她是个胆小的女孩,但她从不害怕鬼神之说。她深爱着这份工作,并坚信“斯人已逝,敬鬼神而远之”,只有生命才是真正值得敬畏的。

作者瑞安、编辑麻薯、设计排版排骨。流产网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上一篇:五宝茶有啥作用,五宝茶有用吗- 下一篇:没有了

Copyright@2015-2025 www.xingbingw.cn 性病网版板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