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之际,考研的钟声再次敲响。对于即将参加考研的学子们来说,时间紧迫,不容懈怠。流产网的小编在此为大家送上考研的真题资料,希望能为大家助一臂之力。
如果你喜欢这些资料,不妨分享给更多的朋友;如果觉得不够,请关注我们的网站,更多精彩等待你;若想获得更多解答,请私信我们或者报名参加我们的辅导班。
接下来,让我们重点关注一下这份珍贵的2017历史统考真题。
一、名词解释
1. 土断:关于土地整合或断定的历史事件。
2. 广学会:某一时期的重要学术组织或机构。
3. 七千人大会:某次大型会议或集结的历史事件。
4. 济南惨案:某一事件中的悲剧事件,与济南有关。
5. 卢卡会议:关于卢卡的重要会议或事件。
6. 北方战争:某次重要的战争或军事冲突。
7. 罗莎卢森堡:与罗莎卢森堡相关的重要事件或人物。
8. 水门事件:历史上的一次重要事件,与水门有关。
二、论述题
1. 4-7世纪的中古印度政治经济文化的变迁及其背后的原因。
2. 分析乾嘉学派的背景及其成就对中国学术史的影响。
3. 评述1937-1945年苏日与苏中之间的关系及其在国际格局中的地位。
再看2017北大历史学真题的部分内容:
一、名词解释(中国史部分)
1. 国野制:关于古代中国的土地制度或社会制度的重要概念。
2. 告:历史上的重要事件或现象。
3. 庆元党禁:与某一时期政治相关的事件或现象。
4. 耗羡归公:关于财政或经济的重要历史事件。
5. 谘议局:古代的一种议会或机构。
6. 庐山会议:关于庐山的重要会议或历史事件。
7. 八一宣言:某一时期的重要宣言或事件。
8. 石达开:重要历史人物石达开的相关事件。
9. 捺钵:与某一文化或习俗相关的词汇。
6.曾有一批爱国学生,因不满北洋的黑暗统治而满怀热血地追寻新思想和新希望。这不仅是他们的挣扎和觉醒,也是新文化运动民主思想在中国大地上生根发芽的体现。(答案:A)
7.李大钊的《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一文,首次系统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在中国开启了马克思主义研究的先河。(答案:B)
8.孙中山先生去世后,戴季陶提出了建立“纯正”的理念,反对国共合作。他的这一思想主张在当时产生了深远影响。(答案:A)
9.回首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我们深刻认识到,无产阶级掌握革命的领导权是其胜利的关键。这一教训,是我们革命历程中最宝贵的经验之一。(答案:A)
10.从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和广州起义的失败中吸取了深刻的教训,其中最为突出的一点就是必须重视农村斗争,这也是一条极为重要的战略转移路线。(答案:B)
11.指挥红军打破对中央苏区的第四次“围剿”的是周恩来和朱德。(答案:C)
12.红军长征无疑是世界军事历史上的壮举。它展现了红军将士的英勇无畏和坚定信念,成为中国领导下革命斗争的重要篇章。(答案:D)
13.“实行在枪杆子上夺取政权,建设政权”的思想是在八七会议上提出的。(答案:B)
14.国共两次合作的基础是共同的斗争目标。无论是国民革命还是抗日战争,国共两党都曾携手合作,共同为国家的独立和人民的自由而奋斗。(答案:A)
15.八路军第115师在抗战中取得了首个重大胜利,那就是平型关战役。(答案:B)
16.在1946年的政治协商会议上,政治民主化和军队国家化问题的争论最为激烈,展现了当时各方对政治走向的不同理解和期待。(答案:C)
17.全面和重点进攻之所以被粉碎,其主要原因在于正确的战略战术的运用。(答案:A)
18.关于解放战争时期第二条战线的叙述中,派并未起到领导作用,这一点是不正确的。第二条战线主要是国统区内的反内战、反饥饿、反迫害的民主运动。(答案:C)
19.政权在中国统治覆灭的标志性事件是其败走并放弃南京。(答案:B)
20.中国革命胜利的基本经验中,最重要的一条是中国的正确领导。正是党的领导下,我们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伟大事业。(答案:A)
21.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中国人民志愿军是在司令员彭德怀的率领下,于1950年10月开始入朝作战的。(答案:C)
22.对农业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创造了一种从互助组到初级合作社再到高级合作社的逐步过渡的形式。(答案:A)
23.中国的农业社会主义改造是基本成功的。这一改造实现了农业的集体化和现代化,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答案:B)
选择题:
随着社会主义改造的圆满落幕,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逐渐显现。这一观点是在哪次大会上被提出的呢?让我们一起走进历史深处,寻找答案。对于这个问题,答案指向的是八大。那么,接下来的题目将围绕我国历史的重要时刻展开。
多选题:
让我们深入清的新政措施。在文化教育方面,清实施了多项改革,其中涉及废除科举制度、设立学堂、奖励游学等举措。这些措施标志着清朝对传统文化教育的一次重要变革。接下来我们来看的局限性。虽然有其先进性,但也存在局限,如无明确的反帝纲领、忽略人民群众的力量等。为了统治中国,资本-列强在政治上采取了多种手段,如控制中国的内政外交、镇压反抗、扶植代理人等。北洋军阀集团在袁世凯逝世后分裂成几大派系,包括皖系、直系等。关于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党内合作问题,确实存在多种观点。党内合作是经共产国际决定的,但并不等同于国共合并,也不会使失去自身的独立性。在抗日民主统一战线中,中间势力起到了重要作用,包括民族资产阶级、开明绅士等。关于百团大战的表述,我们知道这是抗战时期的一次重要战役,由彭德怀指挥,它坚定了人民的抗战信心,提高了和八路军的威望。至于新中国的成立,它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胜利、新民主主义社会在全国的建立,但并不意味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开始。针对美国等国的封锁和遏制,新中国采取了一系列机智灵活的外交方针来应对。
总结:
在历史的长河中,我国经历了许多重要的时刻和阶段。从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到主要社会矛盾的提出,再到新政的文化教育改革措施和的局限性等,每一个事件都反映了我国历史的丰富性和复杂性。让我们一起珍惜历史,铭记过去,为未来的发展而努力。中国领导的革命之路:理解其核心精神与历史阶段
在历史的波澜壮阔中,中国的革命历程犹如一部壮丽的史诗,其中充满了丰富的精神内涵与历史阶段。这些革命历程,无论是新民主主义革命还是社会主义革命,都凝聚了中国人民的奋斗与汗水。接下来,让我们一同这些革命的核心精神与阶段。
让我们理解四个关键词:“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求同存异”。这四个词汇在某种程度上,都代表了革命的不同阶段与策略。从“另起炉灶”到“求同存异”,每一步都是中国革命的必经之路,每一步都凝聚了领导人的智慧与勇气。
关于中国领导的革命阶段问题,答案是它包括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个阶段。新民主主义革命奠定了国家的独立基础,而社会主义革命则开启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这两个阶段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中国革命的核心内容。
在多项选择题答案中,我们可以看到一系列与革命相关的关键词汇与阶段紧密相关。每一个选择都代表了一段历史,每一个答案都蕴含了丰富的历史内涵。
接下来是判断题部分。关于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后的情况,确实使生产资料发生了重大变化,因此判断题中的说法是正确的。而《辛丑条约》的签订,确实标志着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至于的评价,它确实包含了民权思想,但其局限是没有提出明确的反帝反封建纲领,平均地权设想也存在“空想化”色彩。关于八届九中全会上的观点,实际上是毛泽东在《反对本本主义》一文中首次提出“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的观点。
中国的革命历程是一部波澜壮阔的历史史诗。从关键词汇到历史阶段,每一个细节都蕴含着丰富的历史内涵。希望本文能有助于大家深入理解中国革命的核心精神与历史阶段,也希望每一位读者能够珍惜这份历史遗产,继续前行。在这个历程中,中国人民展现了无比的勇气与智慧,这些精神是我们前进的动力,也是我们永远的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