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域不公平的笑话「高考地域不公平的笑话
今年高考,考生人数再次攀升,达到了惊人的1193万人,创下了历史新高。河南作为考生人数最多的省份,考生数量更是突破了120万,这一数字足以让人感受到高考的竞争压力。
有人用“千军万马过独木桥”来形容高考的竞争激烈程度,而河南高考的竞争更是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也有人认为,考生数量多也意味着录取人数多。他们认为,河南2021年的一本上线人数近14万,这个数量已经接近某些省份的考生总数,所以高考并没有那么难。
这些人对河南高考的理解显然存在误区。高考的竞争残酷程度远超人们的想象,即便高校在扩招,但参加考试的考生人数也在逐年增加。从2017年到2021年,高考报名人数从940万跃进到1078万,五年间增长了138万,而今年的增长幅度更是超过10%。
想要获得一个本科学位并不容易,考上传统意义上的“好学校”更是难上加难。无论是本科生、一本生、还是双一流毕业生,其比例并没有许多人想象中那么高。以去年的高考录取情况为例,全国共有1078万人报名高考,最终本科录取率仅为40%左右。也就是说,即便你成功被本科院校录取,也已经超越了将近六成的同龄人。
如果想要考上一本,或是进入211、985高校,那么所面临的竞争压力更是巨大。2021年,全国211高校录取率约为4.75%,985高校的录取率则只有1.67%左右。至于人们梦寐以求的清华北大,去年在内地的招生人数加起来也仅有7000人左右。这样的录取率,可谓是“千里挑一”。
在这庞大的考生基数和激烈的竞争背景下,“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形容仍不为过。而在河南,这座独木桥更是显得狭窄和拥挤。每一个参加高考的考生,都需要拼尽全力才能在这场竞争中获得一席之地。
对于即将参加高考的考生们来说,他们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以应对这场激烈的竞争。他们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和时间,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和竞争力。他们也需要保持积极的心态和良好的心理状态,以应对考试带来的压力和挑战。
高考是一场残酷的竞争,需要考生们付出极大的努力和汗水。而在这场竞争中,每一个考生都是值得尊重和敬佩的勇士。他们在这场竞争中不仅获得了知识和技能的提升,更获得了人生中最宝贵的经历和成长。在河南,高考之路究竟有多艰难?
提及高考的难度,人们总会想到一些耳熟能详的省份。江苏因“数学帝”葛军出卷而备受关注,河北因“衡水模式”而声名远扬,山东则是高考内卷的重灾区。有一个省份常常被忽视,那就是河南。
河南,一个被冠以“高考第一大省”称号的地方。单是2019年,河南的高考报名人数便突破了百万大关,位居全国之首。与此北京和上海的报考人数总和才达十万余。到了2021年,河南的高考报名人数更是飙升到125万,无论是总人数还是增长幅度,均居全国首位。
庞大的考生基数背后,是录取率的严峻挑战。虽然河南的一本上线人数接近十四万,这一数字看似庞大,但若与考生总数相比,上线率仅为十一左右。这意味着对于河南考生来说,面临的竞争压力远超其他省份。而且,需要明确的是,上线率并不等同于录取率,后者的数字更为惨淡。
再来看河南的高校资源情况。与其他教育强省相比,河南的高校资源并不发达。尽管是全国的考生大省,但河南的“双一流”高校仅有郑州大学和河南大学两所,这使得考生们很难享受到本省高校的红利。更为严峻的是,外省高校的录取情况也很难与河南庞大的考生规模相匹配。
这种“内忧外患”的录取现状导致了河南的一本录取率长年偏低,甚至位居全国末尾。在如此严峻的形势下,河南的考生们早已深谙高考分数的内卷现象。以郑州大学为例,其在河南的录取分数线高达六百多分,相较于其他省份的录取线,无疑要高得多。
河南的高考之路,无疑是充满挑战的。考生们在这场激烈的竞争中,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才能脱颖而出。无论前方道路多么艰难,他们都会坚定前行,为了梦想中的大学而奋斗。因为对于河南的考生来说,高考虽然艰难,但只要有梦想,就有希望。本文将展现不同地区、不同环境下学生们面对高考压力的缩影,同时以吉林和河南的高考情况为例,高考竞争的激烈程度。
考本省的大学已然是一场激烈的角逐,而考外省大学的竞争更是到了白热化的程度。以理科为例,吉林的考生在高考中取得600出头的分数,便有机会被厦门大学、东南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知名学府录取。同样的分数在河南却可能只能望尘莫及。
以武汉大学为例,其在吉林和河南的录取情况更是呈现出鲜明的对比。在吉林,理工科的最低分数线是621分;而在河南,这一分数跃升至654分。文科的情况也同样严峻,河南的文科生想要进入厦门大学,至少要考取比吉林学生高出41分的成绩。
这种录取分数线的巨大落差,反映出的是两个省份高考竞争的激烈程度差异。吉林省的高考报名人数只有约15.2万,与人口大省河南相比,无疑是小巫见大巫。如此悬殊的差距,使得河南高考被形容为“地狱模式”。
河南考生的艰辛,难以言表。他们面对的不仅是高考本身的压力,还有来自录取率的残酷现实。这并不意味着其他省份的高考就轻松。每个省份都有自己的难处,每个考生都在经历严酷的竞争。
2014年,央视拍摄的纪录片《高考》中,毛坦厂中学的故事引人注目。这所被誉为“亚洲最大的高考工厂”的学校,连续四年本科上线率高达80%以上。在这里,学生们的生活被精准规划,所有的时间几乎都用于学习。
毛坦厂中学里的学生们,在追求成绩的道路上拼搏奋斗,他们的努力与付出,与相隔数千公里外的河北衡水中学的学生们遥相呼应。衡水中学以其严格的管理制度和高强度的学习节奏闻名。
这两所学校的故事,只是高考战场上的冰山一角。在这片战场上,无数考生正在为了梦想而努力,他们面临着巨大的压力,经历着严酷的竞争。正如纪录片所展示的,他们也在奋斗中找到了前行的动力,坚定了人生的方向。
高考是一场公平的竞技,也是一场残酷的角逐。每个省份、每个考生都在经历着自己的苦与乐。在这场战斗中,没有绝对的轻松与容易,只有坚持不懈的努力和拼搏。希望所有考生都能在这场战斗中找到自己的方向,实现自己的梦想。她曾踏入衡水中学的大门,那里的一切仿佛成为她生活的全部,留下的“后遗症”更是深深烙印在她的生活中。高考结束后,她发现自己不会用筷子,因为为了节省时间,她总是用铁饭勺狼吞虎咽。语速的加快,也是因为每一秒都被她视为宝贵,等待跑操的时间都被用来背诵古诗。衡水中学的生活节奏紧张而有序,每一分钟都充满了意义。这种生活方式让她无法忍受等待的浪费,以至于快递在驿站一放就是好几个月,往往不知所踪。
除了生活上的改变,她在衡中经历的更是一种价值观的转变。在那为了高考激烈竞争的日子里,一切似乎都要拿到分数的天平上来考量。兴趣、娱乐、课外知识、甚至健康,如果这些在她看来并不“值得”,就会被果断抛弃。她对高考制度的反思从很早就已经开始,她知道即便高考也无法提供绝对的公平。家庭背景、教育资源、个人天赋这些客观存在的不公平因素,使得每个人的机会有所不同。高考依然是一条相对公平的路径,尽管这条路绝非坦途。
正如电视剧《小欢喜》里乔英子的班级后面的那句标语:“高考的苦是通往世界的路。”对于很多人来说,高考象征着“知识改变命运”的神圣大门。只要迈过去,背后就是一个全新的世界和起点。这条路究竟有多长、需要吃的苦有多少?每个人的体验都是独特的。只有真正走过这条路的学子和家长们,才能深刻体会其中的酸甜苦辣。
衡中生活对她而言既是一场成长的洗礼,也是一场价值观的重新塑造。她学会了如何在压力下生存,如何在竞争中寻找机会。她知道,这一切都是通往那扇神圣大门的必经之路。在这个过程中,她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和牺牲,但她也收获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和教训。这些经历让她更加成熟、更加坚定地走在这条路上,向着自己的梦想前进。希望这篇文章能够引起更多人的共鸣和思考,让我们共同关注教育问题,为孩子们的未来努力。
健康新闻
- 高考地域不公平的笑话「高考地域不公平的笑话
- 高等数学中两个重要极限以及其拓展
- 抖音播放量200是被限流了吗 抖音作为时下最为火热的自
- 四川发现冥界之花是什么花 水晶兰真的能起死回
- 2025清明节小孩晚上能出门吗 2025清明节小孩晚上能出
- 如何选择合适的艺术类培训课程 打造专业艺术技能的关键步骤
- 五一小长假旅游攻略
- 光明之泪
- 如何正确使用示波器进行电路测试
- 莱肯超跑多少钱(跑车排行榜前十名)
- 上海周边有哪些值得一游的自驾游目的地
- 微诺娜官网如何 使用体验与产品评价如何
- 产妇饮食养生吃什么?刚生完孩子的产妇吃什么好
- 如何挑选有品位的微信头像 微信头像挑选指南
- jennie个人资料身高,jennie身高158fumanhua
- 影视歌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