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观点PK:结婚年龄,身体的准备与社会的考量
关于法定结婚年龄,存在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一种认为当前法定结婚年龄过高,导致剩男剩女、高龄产妇、未婚同居等现象增多,主张适当降低;另一种观点认为,按照现有的法定结婚年龄,即男女双方年满十八周岁才能结婚,是出于对青少年身心健康及社会稳定的考虑。今天我们就来一下这个话题,看看身体与社会是否已做好准备迎接婚姻。
青春期的身体,准备好了吗?
青春期是生殖系统发育迅猛的阶段,虽然发育迅速,但并不代表已经成熟。对于女性而言,尽管现在少女发育普遍较早,但事实上生殖系统并没有完全做好结婚生育的准备。过早开始性生活不仅容易造成阴部与子宫颈撕裂伤,还会为日后发病埋下隐患。对于男性而言,青春期同样存在生殖健康的风险。如果不注意卫生习惯,很容易引发炎症,影响生殖健康。从生理角度看,18岁结婚生子并非最佳选择。
生育的最佳时机与早育的风险
生育年龄的选择关乎母婴健康。女性的最佳生育年龄在23至30岁之间。如果在此阶段之前怀孕,母体和胎儿的需求可能争夺营养,导致母婴双方都不能健康生长。早育还可能增加围产期母婴的死亡率。遗传学研究表明,母亲年龄过小可能对孩子的发育产生不良影响。从优生优育的角度看,18岁结婚生子并不合适。
婚姻不只是形式,更是责任与担当
结婚意味着组建家庭,承担全部的家庭责任和更多的社会责任。虽然18岁已经成年,身体发育成熟,但心智的成熟度、承担责任的能力大小、性格的稳定性以及工作与事业的定型度均是不确定的。在追求婚姻的我们也需要考虑自己是否有足够的能力去承担家庭与社会的责任。
无论是从生理还是心理、社会角度考虑,18岁结婚生子都不是最佳选择。我们应该理性看待婚姻与生育问题,做好充分的准备,为自己和未来的家庭负责。(滕小兰编辑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