丧尸题材的电影,其深层意义在于以超现实的丧尸世界来映照我们现实社会的种种现象。这些丧尸,它们集结成群,其存在本身以及起源,都带有强烈的社会属性,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僵尸有着本质的不同。
一、极权制度的映照
多数丧尸故事都绕不开一个核心主题:个人如何在极权的笼罩下寻求生存之路。这些极权可能源于疯狂的、无休止的暴力机器、商业的垄断势力,或是野心勃勃的科学家。为了应对丧尸病毒的爆发,社会往往会采取强硬的极权措施,如同电影中的浣熊市一般。这种极权体制虽然强大,但却可能因过于僵化而在面临挑战时断裂。在极权的掌控下,个体该如何抉择自己的命运?这是诸多丧尸电影中的核心议题,如《生化危机》系列所的STARS小队面临的困境。而当极权走向极端,无状态便悄然而生。电影《28天后》等作品便展示了无状态与社会秩序重建之间的博弈,正如片中士兵所言:“无论是28天前的正常社会,还是28天后病毒蔓延的社会,其核心都是人在相互伤害。”
二、人类的思辨
丧尸故事中的另一大议题,便是人类的考验。假设你的亲人、朋友变成了丧尸,你将如何面对?他们还算不算你的亲人和朋友?这不仅关乎身份认同,更涉及道德的边界。这也是为什么丧尸片中常常出现圣母形象的原因。比如电影《狗舍》中,当全镇的女性都变成了丧尸,那些平时怕老婆、女友的男人们,在面临打“丧尸”时却毫无顾忌地大开杀戒。再如《僵尸肖恩》中,肖恩对待变成丧尸的好友的态度也引人深思他们玩的游戏正是《生化危机》,与丧尸并肩战斗。面对变成丧尸的亲人或朋友,人类该如何界定自己的道德底线?
这些丧尸电影虽然以超现实为背景,但的却是与每个人息息相关的社会问题与困境。它们让我们思考,在面临极权、无状态、道德挑战时,人类该如何选择,如何坚守自己的信仰和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