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曾经的校园生活中,被老师点名是每个学生都会遇到的经历。我也不例外,那次选修中国经济地理课的经历至今历历在目。
我和我的室友,一位来自广东湛江的同学,共同选择了这门课。我的室友却常常缺课,在寝室里悠闲地睡午觉。而那位老师有个习惯,每次上课前都会进行一次点名,对于经常缺课的同学,他的最终成绩自然会受到影响。每次点名时,总是由我和其他同学帮他喊“到”。老师并不抬头看是谁喊的,只要听到“到”的声音,就会用笔记下,似乎这样就表示谭同学也来上课了。
在一次偶然的机会,谭同学竟然自己来到课堂。我告诉他,我们每次帮他喊“到”时声音都不敢太大,生怕声音听起来不一样。我鼓励他,今天他喊“到”的时候声音要足够洪亮。他带着广东的腔调答应道“没问题”。
当老师喊出“谭”的名字时,一个如地动山摇般的“到”字,伴随着悠长的尾音,在教室大楼中回荡。这个突如其来的洪亮声音让我们的老师大吃一惊,手中的笔也掉到了地上。甚至对面楼层的学生也被吸引,纷纷探出脑袋观望。随后,整个教室的学生都忍不住大笑起来。
老师回过神来,幽默地说:“谭同学,这次喊得响亮不代表你就证明每次都来上课了。”谭同学红着脸,尴尬地笑了。
这次点名引发的笑话让我深有感触。我们做事需要有个度,超过这个度就会适得其反。我们也要遵守约定俗成的规则。谭同学这次喊“到”的分贝虽然没错,但打破了常规的潜规则,这让他显得与众不同,大家的哄堂大笑正是对他这种行为的一种反馈。生活中类似的事件其实并不少见。
这个经历不仅让我反思自己的行为,也让我更加珍惜在校园中的每一次点滴经历。希望通过这个故事,能够引发更多人对校园生活、规则与潜规则的深入思考。也希望大家在遵守规则的能够保持自己的个性与特色,让校园生活更加丰富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