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城,一个令人陶醉的诗人,他用觉与纯真构建了一个如梦如幻的自然世界。在这个世界里,山川、草木、喷泉、河流、雪松、白桦……一切自然元素都呈现出近得触手可及的美,仿佛可以感受到它们的脉搏和呼吸。
当我们推开窗,迎接的并非那翠绿的世界,而是钢铁丛林中的一片灰蒙。车轮的碾压让路边的小草小花无法承受重负,春天的复苏成了奢望。城市璀璨的灯火与灰蒙的天幕取代了牛郎织女的相会。正如顾城所言,“天是灰色的,路是灰色的”,我们的自然,失去了色彩,只剩下无尽的灰色。看似近在咫尺的阳光、空气、流水、土地,实则远在天边。
我们在阳光下奔跑追逐的日子似乎已渐行渐远。那淡淡的花香、自由的呼吸,似乎都已成为遥不可及的回忆。自然,似乎离我们那么近,却又那么远。远在那逝去的梦境中,远在那蝉噪蛙鸣的夏天里。
李健在《向往》中深情地吟唱:“当春风掠过山岗,依然能感觉寒冷,却无法阻挡对温暖的向往。”而今天的我们,虽然不再寒冷,但却失去了对自然的向往和感知。科技的发展让我们对自然不再神秘,我们开始变得理性,却失去了面对大千世界时的冲动和感性。因为对自然的了解,我们开始无视甚至破坏自然,结果导致土地荒芜、江河污染、天空暗淡。
我们误解了人与自然的关系,认为人是万物的主宰,面对自然我们开始侵占、践踏、破坏。结果是我们看到了土地、江河和天空依然在那里,但其中的生命已经远去。我们走了很远很远,却忘了为何出发。我们唱了一路的歌,却发现无词无曲。
自然其实一直都很近,远的是我们的心。我们需要像顾城那样,用敏锐的感知和纯真的内心去重新认识自然。我们需要找回感知自然的初心,用柔软的心去感受自然的美丽和哀愁。如此这般,我们才能真正感受到自然的魅力。希望每一个人都能重新找回那份感知自然的初心,让自然重新焕发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