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古代“三姑六婆”的
春节刚过,亲戚纷纷来访,我们常常用“三姑六婆”来形容这些亲戚。但在古代,“三姑六婆”并非泛指亲戚,而是特指一些职业人群。
在古代中国,女性职业多样且丰富,“三姑六婆”便是其中的几种。其中,“三姑”指的是尼姑、道姑和卦姑。尼姑和道姑是佛教和道教的出家人,她们看破红尘,选择皈依佛门或道教,过上隐居生活。卦姑则是以占卜算命为职业的女性。
再来看“六婆”,这六个职业包括牙婆、媒婆、师婆、虔婆、药婆和稳婆。牙婆是买卖奴婢、妾室的人口贩子;媒婆则是专门帮助别人介绍婚姻的女性;师婆是画符施咒的巫婆;虔婆则有时指贼婆,有时指青楼里的老妈子;药婆是卖安胎药、堕胎药的妇女;稳婆则是专门接生的接生婆。
这些“三姑六婆”所从事的工作,在许多人眼里并不被看作正当职业,甚至受到歧视。清代的小说中就有描述,这些三姑六婆可能会哄骗银钱或拐带衣物。郑板桥甚至告诫家中的妇女不要与她们有任何来往。
但古代的“三姑六婆”也有其存在的价值。她们在民间生活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比如,媒婆帮助许多单身男女找到好的伴侣,稳婆则在新生儿降生时提供重要的帮助。由于职业的特殊性和某些不良行为,她们在社会上的声誉并不佳。
除了“三姑六婆”,古代的“六亲”概念也很有趣。“六亲”一词古代包含的范围很广,通常指的是父母、兄弟、妻子等直系亲属。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六亲”逐渐泛指所有的亲戚家属。
“三姑六婆”是古代特定职业的称呼,虽然她们中的一些人可能因不良行为受到歧视,但在民间生活中却扮演着重要角色。本文由国学书舍原创,希望能对大家理解古代文化有所帮助。
春节刚过,走亲访友之际,不妨深入了解这些传统词汇背后的故事和文化内涵,更全面地认识我们的历史和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