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本科毕业月平均起薪5825元”这一话题火热讨论,跃居热搜榜首。《光明日报》公布了北京大学“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的数据成果。该调查自2021年6月起,覆盖了我国东、中、西部19个省份的34所高校,样本规模超过2万人,为我们揭示了当今高校毕业生就业的真实状况。
学历层次是影响薪资的重要因素。数据显示,博士、硕士、本科、专科的月起薪算数平均值分别为14823元、10113元、5825元、3910元。令人欣喜的是,各学历层次毕业生的平均收入均比疫情前的2019年有所增长,这反映出当前就业质量在稳步提升。
从不同学校类型来看,一流大学建设高校的月起薪最高,达到10827元。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和普通本科高校的月收入则分别为7346元和6043元。从学科门类来看,工学、理学和交叉学科是收入前三名,而经济学和管理学并没有显示出显著的优势。
就业地区的差异也是影响薪资的重要因素。东、中、西部地区的月起薪分别为7620元、5868元和5512元,东部地区的就业收入相对较高。值得注意的是,随着技术革新和产业升级的加速,数字化、研发创新等岗位需求量大增,如大数据分析师、芯片工程师等,呈现出明显的“供不应求”趋势。
天津市教委学生思想教育与管理处处长杨明建议学生们勇敢尝试。他特别指出,在研究生、本科生、职业院校学生中,本科生的就业推动难度相对较大。他鼓励学生们在秋招中多尝试,抓住机遇,先就业后择业。在社会实践中逐步发现自我,实现成长,达成职业生涯规划目标。
这些数据和信息对于我们理解和指导青年学生的职业规划具有重要意义。高等教育的“蓄水池”作用日益显现,升学比例的提高反映出社会对于高素质人才的需求在不断增加。在这个快速变化的时代,我们应该积极适应社会发展趋势,不断提升自我,努力成为适应未来社会需求的优秀人才。希望这些信息能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