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主任向主任下药
赤峰医院放射科副主任投毒案:职场竞争的极端悲剧
在内蒙古赤峰市第二医院,一场因职场竞争引发的极端震惊了社会。放射科副主任田继伟因长期不满科室主任张某的工作方式,意图取而代之,竟然采取了极端手段向张某的饮水杯中投放混合激素类药物。这一行为持续了两年之久,造成了严重的后果。
一、背景与作案动机
田继伟的所作所为,源于他对职位晋升的极度渴望以及对张某的极端恶意。他供述称,“只有她死了,我才有机会上位”,暴露出了职场竞争中的扭曲心态。这一,无疑是一场悲剧的序幕。
二、被害人的健康恶化与发现异常
被害人张某在不知不觉中遭受了巨大的伤害。她在2014年逐渐出现多种病症,如双腿无力、骨质疏松、糖尿病、白内障等,共计20余种。在多次就医均未查明病因的情况下,她于2015年12月偶然发现了水杯液体异常,并现场目击了田继伟的投药行为。她勇敢地拿起手机录像取证,记录下了田继伟多次投放不明液体的过程。
三、案件的侦破与被害人的离世
张某凭借手中的视频证据于2016年1月21日报案,警方随后展开调查。同年3月19日,田继伟被抓获。张某因长期承受激素药物副作用的折磨,最终不堪病痛,于2016年5月23日服药自杀。这一结局令人扼腕叹息,也让人对职场竞争中的恶性产生了更深的思考。
四、司法审判结果
2017年4月,赤峰中院一审以故意罪判处田继伟无期徒刑,并赔偿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经济损失4821元。田继伟上诉后,内蒙古高院于同年12月25日二审裁定维持原判。这一判决为这一悲剧划上了一个句号。
五、案件特点与社会反思
此案具有隐蔽性高、后果严重、证据链完整等特点。田继伟利用医学专业知识自制药物,投毒行为持续两年未被察觉。激素类药物导致张某多器官不可逆损伤,凸显了职场恶性竞争的极端危害。而被害人主动录像取证成为定罪关键,这反映了职场欺凌中受害者取证的重要性。
这一案件被列为医疗系统内部恶性犯罪典型案例,引发了社会对职场与员工心理干预的广泛讨论。我们应该深刻反思职场竞争背后的心理问题,加强对员工的心理干预和辅导,避免类似的悲剧再次发生。我们也应该倡导健康的职场竞争环境,让每个人都能在一个公平、公正的环境中发挥自己的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