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心妈妈案重开庭
案件重审时间线及进展概述
一、案件重审时间线
2019年庭审:
1. 原定于2019年5月23日审理的李利娟案件,因更换辩护人而延期至同年6月19日。这一天,武安市法院重新开庭审理李利娟等16人涉恶案件。
2. 庭审过程持续三天,指控内容涵盖聚众扰乱社会秩序、敲诈勒索等多项罪名。
2024年后续审理:
1. 2024年1月9日,武安市民建福利爱心村诉李利娟不当得利案在河北省女子监狱开庭,涉案金额高达1600余万元。
2. 同年的6月19日,李利娟涉嫌诈骗等罪名再次接受庭审,案件涉及其名下超过2000万元的资产。
二、主要指控内容
涉恶犯罪行为:
1. 聚众扰乱社会秩序:李利娟等人被指控多次带领未成年人阻碍高压线路迁建工程,以探矿权受损为由威胁施工方。
2. 伪造印章与敲诈勒索:通过伪造企业印章、虚构孤残儿童身份等手段骗取低保资金,并向企业及索要高额补偿。
3. 职务侵占与诈骗:利用爱心村的名义侵占公共资源,并通过虚假收养骗取社会捐助和补贴。
资产争议:
警方调查发现,李利娟名下拥有45个账户,存款超过2000万元人民币,还包括美元资产。
三、案件背景与社会影响
爱心妈妈形象崩塌:
李利娟曾因其收养118名孤残儿童被誉为“感动河北十大人物”,但随后被指控利用收养行为掩盖非法牟利目的,引发公众对慈善行为监管的广泛讨论和反思。
法律与道德的交织:
此案不仅涉及个人行为,更揭示了民间慈善组织在资质审核、资金监管等方面的深层次问题,促使地方加强对相关机构的整顿和规范。
四、案件进展与后续动态
截至2025年3月,此案仍在司法程序中,尚未公布最终判决结果。李利娟及其家属多次否认指控,坚称无罪。此案不仅关乎李利娟个人的命运,更是对社会责任和慈善行为的一次深刻反思。社会的关注度和舆论持续发酵,期待案件的最终裁决能为公众带来公正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