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最鼎盛的时候世界地图
明朝最鼎盛时期的疆域面积,历来是历史爱好者热衷讨论的话题。当世界地图上标注的中国疆域面积达960万平方公里时,很多人会好奇这个数字背后的由来。这一切,实际上与明朝皇帝朱元璋下令修建的一条南北走向的大运河息息相关。
这条大运河,从山东延伸至江苏,全长1300公里,堪称世界上最长的运河。它的建立不仅连接了中国的东西两大经济区,还促进了沿途城市的经济发展。在这漫长的运河之中,有一段被誉为“死亡之路”,那就是著名的京杭大运河。
现在网络上流传的明朝地图多数并不能真实反映明朝的疆域情况。以谭其骧版本的地图为例,其开疆拓土的历史虽被广泛传播,但其真实性却备受争议。比如,谭其骧版的元朝地图将西伯利亚全部纳入元朝版图,这其中的原因与中苏关系的恶化有关。而为了照顾周边国家的感情,如越南,其在秦朝和明朝永乐时期的版图并未被划入。
在明粉眼中,明朝的版图有其特定的界定标准:一是必须有军事机构设置,如都护府、都督府、都司、卫所等;二是必须有行政管辖体系。而对于明朝,由于其喜欢册封,必须明确,仅册封而未派遣军队镇守的都司、卫所等并不能算作其版图。例如,乌斯藏都司、东北的卫所、西北的沙州卫等都是册封的而非实际管辖。
回溯到明朝的建立者朱元璋,他在1368年建立明朝时,内地尚未统一。北方有北元占据河西、陕西、山西、东北等地,南方也有明玉珍割据,贵州的土司还未归附,云南则有元朝的梁王镇守。此后,朱元璋不断进行北伐,逐步占领了陕西、山西和河西走廊,设置了山西布政使司和陕西布政使司。1370年,消灭明玉珍的“大夏”,设置了四川省。1371年,元朝辽阳行省长官刘益归顺,辽东地区被纳入明朝版图。此后,贵州土司归顺,设立了贵州都司。1382年,消灭云南梁王和大理国,设置了云南省,标志着内地基本统一。此后,朱元璋后期的版图大约450多万平方公里。
到了永乐时期,明朝的版图发生了显著的变化。1403年,朱棣通过“靖难之役”成为皇帝,加强了对北方的控制。1407年,朱棣征服了越南,设立了交趾布政使司。1411年,他还成功将明朝的军事势力扩张到了黑龙江流域,设立了奴儿干都司。朱棣在南洋册封过的旧港宣慰司并未驻扎军队,实权归旧港的施氏,这部分并不能算作明朝的版图。永乐时期是明朝版图的巅峰,面积大约700万平方公里。
仁宣时期(14251435)的十年是明朝的盛世,但由于国家采取了收缩的政策,疆域和势力范围都大幅度萎缩。例如,1428年被迫放弃了交趾布政使司;到了仁宣时期之后,明朝的疆域面积一直在收缩状态;明英宗时期(14351464),北方的瓦剌逐渐强盛并统一了蒙古后投降于瓦剌的势力范围进一步萎缩;在南洋方面明朝之前册封的一些势力也失去了控制力甚至消亡了;在中南半岛仅册封而已并未派遣军队甚至交往都很少这些区域也只能算是势力范围而非真正的版图一部分区域勉强维持着与明朝的关系而更多的区域则已经脱离明朝的控制成为了独立的政权这也标志着明朝开始由盛转衰其疆域面积也不断缩小直至消亡在历史的长河中明英宗时期的东北女真族也开始与明朝为敌为后续的战争埋下了伏笔这段历史也见证了明朝在疆域的扩张与收缩中经历的兴衰荣辱历程成为了历史爱好者们津津乐道的话题之一明英宗时代的明朝版图演变与动态
在成化年间(14641487),明朝虽在女真的战争中取得了一系列胜利,却未能全面顾及蒙古的局势。于1465年,蒙古成功占据了河套地区,自此明朝势力收缩至内地,失去了漠南地区的控制权。随着瓦剌的衰落,西北的蒙古王公纷纷摆脱了其控制,明朝不得不重新册封各地的卫所。吐鲁番的崛起使得西北各卫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到了弘治年间(1488年1505年),明朝的版图基本维持稳定,但北方的鞑靼逐渐崭露头角。
嘉靖年间,明朝的国势走向衰弱。女真的势力在这一时期逐渐壮大,明朝为抵抗其入侵,开始在东北修建辽东边墙。而在西北,蒙古的势力日益增强,吐鲁番吞并了哈密,明朝势力完全撤出西北。特别是蒙古的俺答汗,其势力在这一时期极为强盛,甚至曾发动入侵北京的“庚戌之变”。嘉靖皇帝不得不以大量财物平息事端。到了隆庆时期,俺答汗迫使明朝签订盟约,开放边市,并每年获得大量的“市赏”。
进入万历时期(1573年-1620)和天启年间(16201627),尽管明朝经历了张居正的改革并出现了万历三大征的胜利,但其疆域并未扩大。在云南,由于缅甸的统一,明朝册封的“三宣六慰”逐渐消失。而在东北,努尔哈赤的崛起改变了建州海西的局势,他于1616年建立女真国后于次年基本统一了海西女真。在关键的1619年,努尔哈赤取得了萨尔浒战役的胜利,迅速将明朝势力逐出辽东。至1625年,努尔哈赤迁都沈阳。
崇祯年间,明朝面临内外交困的局面。在西北,俄罗斯东进占领了黑龙江流域的部分蒙古地区。一支蒙古势力进入了青藏高原建立了和硕特汗国。与此清朝迅速崛起并统一了女真族地区及漠南蒙古。明朝在东北的势力完全撤出。尽管明朝在台湾留下了深远的影响海盗郑芝龙将福建流民迁徙至台湾,无意中为台湾成为中国的版图奠定了基础。然而明朝的主要疆域始终固定在内地两京十三省。对于吐蕃、东北和蒙古等地,明朝的控制力始终有限。尤其在蒙古方面,明朝与之对抗了两百多年。在整个明朝时期,其疆域面积大部分时间维持在约万平方公里左右,虽有短暂的时期达到700万平方公里,但总体上讲,明朝在版图管理上面临了众多挑战与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