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度pid控制参数设定
PID,作为比例、积分、微分的简称,是控制理论中的核心部分。其控制的精髓并非在于编程,而是在于对控制器参数的精准整定。这一过程的难点在于深刻理解各参数的物理意义。为了更好地理解PID控制的原理,我们可以借鉴人工控制炉温的情境。
让我们比例控制。有经验的操作人员在手动控制电加热炉的炉温时,能够展现出极其出色的控制品质。这与PID控制的策略有着诸多相似之处。操作人员通过眼睛读取炉温,并将其与设定的目标值进行比较,得出温度的误差值。随后,他们通过手动调节电位器,控制加热电流,使炉温维持在目标值附近。
操作人员在调整电位器时,会参考一个大致的位置L。根据当前的温度误差,他们会相应地调整电位器的转角。当炉温低于目标值时,误差为正,操作人员会在位置L的基础上顺时针增大电位器的转角,以增加加热电流。反之,当炉温高于目标值时,误差为负,操作人员会在位置L的基础上反时针减小电位器的转角。这种根据误差值调整控制策略的方法,就是比例控制,即PID控制器中的比例部分与误差成正比。
在闭环控制系统中,存在各种延迟作用。例如,调节电位器后,需要一段时间才能看到温度上升到新的稳态值。这种延迟使得系统调节变得困难。比例控制中的比例系数至关重要。如果系数过小,调节力度不足,系统输出变化缓慢,调节时间延长。而如果系数过大,调节力度过猛,可能会导致温度波动,甚至产生震荡。
接下来是积分控制。在PID控制器中,积分对应于误差曲线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每次PID运算时,都会在原来的积分值基础上,增加一个与当前误差值成正比的微小部分。在手动调节温度时,积分控制相当于根据误差值周期性地微调电位器的角度。只要误差不为零,控制器输出就会因积分作用而不断变化。积分的主要作用是消除稳态误差,提高控制精度。
然后是PI控制。积分项与当前及过去的误差累加值成正比。但由于积分作用具有延迟特性,不利于系统稳定性,因此通常与比例和微分联合使用,形成PI或PID控制器。这种结合既克服了单纯比例调节的稳态误差问题,又避免了单纯积分调节响应慢、动态性能差的缺点。
我们微分作用。微分就是误差的变化速率。当误差增大或减小时,微分都有其特定的值。在PID控制器中,微分作用主要用于预测未来的误差变化,从而提前进行修正,有助于减少超调量,增强系统的稳定性。
PID控制中的比例、积分、微分各有其独特的作用和含义。在调整控制器参数时,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包括系统的延迟、稳态误差、超调量等,以确保系统的稳定性和控制精度。在控制系统中,控制器的输出量与被控量的变化趋势息息相关。当被控量,如温度,上升过快而尚未达到设定值时,有经验的操作人员能够预感到温度将超调,并根据这种趋势,适时调整控制参数。这种预调节,就像射手在射击移动目标时,需要考虑飞行的时间,给予适当的提前量一样。
参考图2的阶跃响应曲线,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这一过程。在曲线上升阶段,当被控量尚未超过其稳态值时,误差及其微分与控制器输出的微分部分成负相关。这意味着,随着误差的减小,控制器的输出微分部分也会减小,仿佛提前给出了制动作用,阻碍被控量的上升,从而有效地减少超调量。这种微分控制具有超前预测的特性,能够在超调现象出现之前,就进行调控。
闭环控制系统的稳定性与其对抗滞后因素的能力息息相关。滞后现象在控制系统中是普遍存在的,特别是在处理有较大滞后特性的被控对象时。微分项因其能预测误差变化的趋势,其“超前”作用能有效抵消滞后因素的影响,从而增加系统的稳定性。当PI控制效果不理想时,增加微分控制可以显著改善系统的动态特性。
在微分控制时,我们不能忽视微分时间的作用。微分时间与微分作用的强弱成正比。适当的微分时间可以使系统响应更加平滑,而过大的微分时间则可能在误差快速变化时导致响应曲线上出现不必要的波动。
微分控制也存在其缺点,主要是对干扰噪声较为敏感,这可能降低系统对干扰的抑制能力。为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可以在微分部分增加惯性滤波环节。
采样周期在PID控制中也扮演着重要角色。PID控制程序是周期性执行的,采样周期过小可能增加CPU的工作量,而相邻两次采样的差值过小会使PID控制器输出的微分部分接近为零。采样周期的选择应平衡模拟量变化与计算工作量之间的关系。
关于PID参数的调整,这是一个需要经验和技巧的过程。在整定PID控制器参数时,我们可以依赖实验方法来调节控制器的参数,同时结合控制器的参数与系统动态性能和稳态性能之间的定性关系。为了减少超调量,我们可能需要在适当的时候加入微分控制。
实验验证是检验理论的重要环节。在实验中,我们使用了S7-300 PLC的PID控制功能块FB 41,被控对象由两个具有特定时间常数的惯性环节组成。通过人机界面的趋势图,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给定曲线和闭环输出量的响应曲线,从而更直观地理解PID控制的实际效果。
PID控制是一个综合、多参数相互影响的过程。在实际调试过程中,多次尝试和调整是必不可少的。只有经过反复的调试和实验验证,我们才能找到最适合的参数设置,使系统达到最佳的性能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