派遣工工伤怎么赔偿(派遣工发生工伤谁来担责)
劳务派遣与劳务外包的转变及其赔偿、工伤担责等问题的解读
来源河南广电-映象网
记者付雨涵报道
在当今社会,劳务派遣作为一种特殊的用工方式,广泛应用于司机、快递员、外卖骑手等高风险职业领域。随着工作形式的多样化,劳务派遣逐渐面临诸多挑战与问题。近日,河南发文进一步规范劳务派遣单位工伤保险有关问题,记者梳理了其中的六大问题并为大家一一解读。
一、如何界定劳务派遣单位?
随着灵活用工的兴起,劳务派遣单位的形态日趋复杂多样。在河南,凡是省内注册的具有经营劳务派遣业务的各类企业,以及省外注册的劳务派遣单位在河南设立的分支机构,或者按照《劳务派遣暂行规定》要求,在河南用工并由用工单位代缴工伤保险的企业,均属于需遵循此《通知》的企业范畴。
二、劳务派遣单位参保地及形式如何界定?
针对劳务派遣单位跨地区甚至跨省派遣劳动者的情况,新通知要求省内劳务派遣单位依法为被派遣劳动者办理工伤保险参保手续并缴纳工伤保险费。对于派遣到省外的劳动者,应在用工单位所在地为其参加工伤保险。对于以承揽、外包等名义按劳务派遣用工形式使用劳动者的单位,同样需遵循此规定。
三、缴费基数和基准费率如何核定?
劳务派遣单位派遣的劳动者从事行业遍布各类风险行业,因此基准费率难以确定。新通知明确,应根据派遣劳动者从事的行业分别确定相应费率,进行加权平均后确定基准费率。缴费基数则根据《工伤保险条例》规定核定。
四、工伤认定和劳动能力鉴定管辖权如何确认?
针对劳务派遣单位参保地、用工地、事故发生地可能不一致的情况,新通知明确了工伤认定和劳动能力鉴定的管辖权。职工遭受事故伤害后,应在参保地、用工所在地或事故发生地进行工伤认定和鉴定,确保职工能够“就近办、快速办、一次办”。
五、跨省派遣劳动者遗留问题如何处理?
针对之前可能存在跨省派遣劳动者的参保问题,新通知规定自2022年1月1日起,不得办理劳务派遣单位向省外派遣劳动者的参保登记手续。对于之前已在我省参加工伤保险的省外就业被派遣劳动者,各级经办机构将按照平稳有序、逐步过渡的原则进行整改,并于2022年3月31日前完成工伤保险关系终止手续。提醒劳务派遣单位按规定在用工单位所在地为被派遣劳动者参加工伤保险。
六、劳务派遣转成劳务外包怎么赔偿?派遣工发生工伤谁来担责?如何索赔?
当劳务派遣转变为劳务外包时,赔偿问题需根据具体情况而定。一般而言,劳务派遣单位应与用工单位共同承担工伤赔偿责任。职工遭遇工伤后,可向派遣单位或用工单位提出索赔申请。具体赔偿金额可根据双方签订的劳务合同、相关法律规定及协商结果来确定。在索赔过程中,职工需保留好相关证据,如医疗记录、工伤鉴定报告等,以便维护自身权益。
河南下发的通知旨在更好地保障劳务派遣劳动者的权益,明确各方责任,简化索赔程序,为劳动者提供更加公平、便捷的工伤保险服务。对于劳务派遣单位来说,在终止工伤保险关系前已经发生工伤的劳动者,其工伤保险待遇的支付问题一直备受关注。这些派遣工的工伤保险问题涉及多个方面,包括认定、鉴定和待遇支付等。依据国务院《工伤保险条例》以及《河南省工伤保险条例》的规定,这些劳动者的权益应该得到妥善保障。对于那些已经遭受工伤的派遣工,特别是在终止工伤保险关系前的工伤者,其工伤保险待遇的支付仍然由原参保地的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和经办机构负责。无论是原参保地还是其他地点,对于已经发生的工伤,必须严格按照规定处理好后续的认定、鉴定和待遇支付工作。
针对伤残职工的不同等级,处理方式也有所不同。对于伤残等级在1至4级的职工以及工亡职工的供养亲属,他们正在享受的定期待遇将继续由原参保地的工伤保险经办机构支付。而对于伤残等级在5至10级的职工,劳务派遣企业在办理工伤参保中断手续后,原参保地工伤保险经办机构将支付一次性医疗补助金。这样的措施旨在确保在过渡期内,原工伤人员的正常待遇不受影响。
对于单独参加工伤保险的情形,当前我省部分劳务派遣单位存在的问题较为突出。这种情形与《社会保险法》的要求相违背,且损害了职工的社保权益。针对这一问题,通知要求存在此类问题的劳务派遣单位进行整改。对于新增人员,劳务派遣单位需及时将人员名单向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备案。若因申报不及时或无法按时备案而导致工伤后待遇无法支付,责任将由劳务派遣单位承担。《通知》强调,新增人员应依法参加各项社会保险,各级经办机构不再办理单独参加工伤保险的业务。
对于违反《工伤保险条例》和《劳务派遣暂行规定》要求的劳务派遣单位,若违规办理工伤保险参保手续或骗取工伤保险待遇,将交由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按规定处理。情节严重者,还将追究劳务派遣单位相关人员的责任。对于社会保险经办人员存在的认定、鉴定、待遇支付方面的违规行为,一经查处,也将严肃追究相关责任。
劳务派遣单位在工伤保险方面承担着重要的责任。对于派遣工发生工伤的情况,必须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处理,确保劳动者的权益得到妥善保障。劳务派遣单位也应积极整改存在的问题,遵守社会保险法规,为劳动者提供全面的社会保障。
(来自河南广电-映象网,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