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中的意象创作(舞蹈作品与音乐一致性的审美意象)

生活百科 2025-04-27 02:51生活百科www.xingbingw.cn

编创能力之涵意 刍议舞蹈创作之趋同化现象

作者:陈伟科 孙友飞

在文艺创作中,我们常常提及模仿与千篇一律的现象,这些现象在舞蹈创作中尤为突出。舞蹈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其“趋同”现象引人深思。“趋同”一词源自生物学概念,意指不同生物因环境相似而演化出相似的特征。在舞蹈领域,多个作品间的题材、情节、思路、动作、情感等方面的相互模仿和借鉴,带给观众似曾相识之感,我们称之为舞蹈创作的趋同化。

舞蹈艺术创作中,最为显著的问题便是题材趋同。新题材的发掘与运用,是舞蹈编导的宝贵资源。当前编导人才在发掘新题材方面显得稀缺,运用老题材进行新创作的能力也亟待提升。题材趋同现象在所难免。不仅如此,舞蹈艺术在情节思路、动作、思想感情等方面也存在趋同现象。例如,表现艰难岁月中的男女爱情,在多部舞剧中均有展现。虽然情感表达是观众喜闻乐见的方式,但表达思路的创新却需要编导们的高度重视。

舞蹈动作经过漫长的发展,形成了许多程式化的动作,这些动作是公有财富,也是编导创作的宝贵源泉。如何对这些程式化动作进行独创性的编排,是编导们需要深思的问题。舞蹈作品中程式化动作的片段式趋同并不足虑,真正重要的是动作独创性的整体编排。舞蹈是表达思想感情的艺术,爱情、家国情怀等是常见的表达内容。近年来,舞剧中似乎离不开一波三折的爱情故事,即使在家国情怀的主旋律舞剧中,也难免使用爱情故事中的情感表达。

关于舞蹈创作趋同化的原因,至少有三点值得深入:舞蹈编导学科教育问题、快节奏的商业利益驱动以及舞蹈编导自身进取心不足。舞蹈编导教育长期侧重于编舞技法的传授,对作品内涵的关注度相对欠缺。舞蹈编导专业学生缺乏人文训练和生活体验,以及对外来经典作品的简单模仿,都导致创作上的趋同现象。

编创是舞蹈的根基,需要长时间的积累和磨炼。在商业利益的驱动下,一些编导追求快餐式创作,缺乏对社会生活的深入观察和理解,导致作品内容肤浅、观众反应不佳。这种氛围加剧了舞蹈艺术创作的趋同化。一些编导在创作过程中缺乏积极学习的态度和创新精神,盲目自大、固步自封,导致作品缺乏独创性。

优秀的舞蹈作品应当是社会生活的艺术化写照,具有独特的人文艺术价值。如果编导仅在题材、情节、思路、动作、情感等要素上模仿前人作品,而不结合当下社会生活进行创作,这种作品将不可避免地展现出趋同现象。根治舞蹈创作趋同化的问题是一个系统性工程,需要编导从社会生活中获取灵感,开发新题材,同时注重作品内涵的丰富和创新。唯有如此,才能超越前人经典,提升自我创作水平,为观众带来真正具有独创性的舞蹈作品。

对于编创题材而言,并非凭空产生,而是需要编导从鲜活的社会生活及广泛的阅读中获取新的灵感。在历史的洪流中结合当下实际与社会热点进行深入思考新题材。对于已经被广泛使用的老题材也应寻求新的创意和表达手法创作出与众不同的意境和内容。舞蹈作品的情节设计同样需要避免趋同化的思路如常见的队形等结构上的创新至关重要这也是编导思维独特性的体现这就需要编导在创作实践中不断提升自身能力以应对普遍存在的问题和挑战从而创作出真正具有独创性和内涵的舞蹈作品展现出舞蹈艺术的独特魅力。舞蹈作品的独创性之魂,隐藏在编导对舞蹈动作的独到编排之中。舞蹈动作既包括那些程式化的经典瞬间,也包含着编导们精心构思的独特姿态。单纯的模仿或复制他人的舞蹈动作,很容易陷入舞蹈抄袭的泥沼。舞蹈动作的编排创新,是编导们必须精心修炼的基本功,也是他们展现独特艺术才华的舞台。

舞蹈作品的核心价值,在于展现思想感情与主题的紧密结合。一个舞蹈作品的主题可以是一个中心思想,也可以涵盖多种情感,这些思想感情之间可以是相互关联、相互呼应的。思想感情的表达不仅仅局限于舞蹈动作的肢体语言,它也贯穿于音乐、灯光、布景、服装、道具等多个舞蹈元素之中,共同构建了一个多维的艺术空间。编导在构思思想感情时,也需要考虑到观众是否能与之产生共鸣,这是检验作品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准。除了常见的家国情怀、爱情、亲情、友情等主题外,如何挖掘和表现其他形式的思想情感,是每一位文艺工作者未来的重要课题。

在舞蹈编导的教育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注重教授编舞技法,更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舞蹈作品的架构和内涵。教师要带领学生们深入社会生活,从一线获取编舞的灵感与素材。阅读古今中外的经典文献也是获取创作灵感和素材的重要途径。培养学生的舞蹈鉴赏能力,增强他们对舞蹈作品著作权保护的意识,以及提高他们的艺术道德和职业操守,都是教育阶段不可或缺的部分。

商业化的快餐舞蹈要求编导快速创作,但不应追求趋同。舞蹈的本质是情感的表达和传递,动作的设计应当源于情感的流露,而非生搬硬套。优秀的舞蹈作品始于明确的主题和的思想感情,这些元素应当首先被确定,并传达给演员。基于主题和感情进行的创作,能够提高编舞的效率,并减少趋同化的表达。

对于舞蹈编导而言,虚心学习和接受批评是他们成长的必经之路。他们要勇于观看前辈和同行的作品,从中汲取优秀经验,并敢于接受质疑和批评。真实的舞蹈批评是提升作品质量的磨石,而非庸俗的赞美诗。舞蹈编导应倾听舞蹈评论人的意见,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从善如流,并在今后的创作中避免重蹈覆辙。

舞蹈编导们需要深入社会生活,寻找创作的灵感,并将自己的独特理解和思想融入作品中。他们也需要加强自身人文素养的学习和熏陶。减少创作中的趋同化现象,抵制商业利益的驱动,避免舞蹈作品的抄袭行为,营造一个健康良好的创作环境。为了促进舞蹈行业的健康发展,建立舞蹈作品趋同性审查机制、制度和专家顾问团队显得尤为重要。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确保舞蹈作品在展现独特魅力的也符合时代的审美需求。

(来源:中国文化报 作者:陈伟科 孙友飞)

上一篇:腊七腊八冻死寒鸦 下一篇:没有了

Copyright@2015-2025 www.xingbingw.cn 性病网版板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