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补贴时代海上风电如何做大做强(海上风电如何成为发展新动能)
聚焦焦点:17000度背后的兆瓦转换与海上风电产业的稳健前行
【能源领域的热门话题,点击关注,掌握动态】
北极星风力发电网讯:作者秦海岩,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业委员会秘书长。
近期,关于我国海上风电新开工建设7800万千瓦项目的新闻引发了广泛关注,一时间,这个刚刚步入规模化发展初期的产业被推到了舆论的风口浪尖。究竟该如何解读这一新兴产业的发展现状?下一步应如何稳健前行?让我们一起来。
要深入理解海上风电的政策导向。当前,海上风电的发展离不开国家的高强度补贴,这是一个明确的信号。它也是一个政策性极强的产业,投身这一领域之前,明确政策的走向至关重要。在《风电发展“十三五”规划中》,对于不同区域的海上风电建设有着明确的指导原则:“加快开发”、“有序推进”和“积极稳妥”。对于海上风电来说,“积极稳妥”显得尤为重要。这意味着在积极开展建设实践和技术研发的也要防止冒进。对于各省份到2020年的并网目标和开工建设的目标,规划中也进行了细致的分解,硬约束的意味非常明显。企业在建设项目前,必须充分考虑政策风险。毕竟,不管是《海上风电开发建设管理办法》还是可再生能源补贴资金的相关规定,项目的合规性都是获取国家财政补贴的必要条件。
要正确认识海上风电所处的发展阶段。目前,我国大部分已并网的海上风电价格执行的是每千瓦时0.85元,补贴占到了近半。随着“十二五”期间龙源、中广核、华能等企业的积极,虽然刚刚步入产业化发展的初期阶段,但各方面仍有诸多短板需要弥补。从轴承、主轴、大型铸锻件到大型叶片的产能都亟待提升。尤其值得注意的是,适用于海上的大型风电设备的技术和产能尚需进一步提高。大兆瓦级风电机组的研发验证至关重要,否则将带来巨大风险。目前全国海上风电安装船只有30艘左右,考虑到施工窗口期,每年的极限安装能力有限。“大跃进”式的盲目发展并不现实。
实际上,主管部门对于真正踏实做事的企业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和支持。对于在2018年底前核准的项目,只要在2021年底前完成全部机组的并网,仍可享受每千瓦时0.85元的电价。这也体现了主管部门希望集中资源和能力在少数具备条件的项目上,避免全面开花给未来补贴造成过大压力。对于那些施工条件和施工能力没有足够把握的项目,是否应该盲目开工建设,决策者需要慎重考虑。
要明确海上风电的下一步主要任务。如同其他需要补贴的可再生能源品种一样,降低成本仍是海上风电的首要任务。这并非易事。以我国东海大桥海上风电项目为例,单位千瓦造价曾高达25000元。尽管后来有所降低,但目前成本仍稳定在较高水平并已进入平台期。与此相比,英国的海上风电在降低成本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从每兆瓦时平准化成本的角度看,英国在九年时间内成功将其降了一半还多,并已接近平价。这一成就的背后是稳定的年度增量和规模化的市场。这给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启示:要推动海上风电成本的快速下降,需要保证一定的市场规模。
海上风电产业的发展需保持稳健步伐,“行稳方能致远”。企业在参与这一领域时,需充分了解政策导向、正确认识发展阶段并明确下一步的主要任务,以确保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海上风能的竞赛:如何将创新转化为发展新动能
众所周知,补贴方式的变化是英国海上风电技术进步加速的关键因素之一。当补贴方式从固定补贴转变为竞争招标后,技术的精进和效率的提升成为各大企业的核心追求。这场价格与技术的竞赛,并非洪水猛兽,反而为有志于长期发展的企业提供了机遇和挑战。任何试图通过锁定价格来突击建设和核准的做法,在长远看都是短视的。正如上海市首个竞争性配置的海上风电项目,价格直降的也带来了技术的飞跃。这无疑是一个积极的信号,表明通过竞争机制,风电行业能够不断自我超越,实现技术的突破和成本的降低。
关于海上风电的战略定位问题,其重要性取决于成本下降的速度。经济性是决定其未来的关键因素。如果海上风电不能在接下来的5-6年内实现平价,那么整个产业可能会面临边缘化的风险。沿海省份的能源转型确实需要海上风电这一重要手段,但其他绿色能源如陆上风电和分布式光伏也在不断进步,成本迅速下降。这意味着我们不应仅仅因为海洋因素选择海上风电而忽视其经济性。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风电企业需要埋头苦干,持续创新,力争在“十四五”末期实现平价目标。
统计数据表明,我国海上风电正在平稳有序地发展。主管部门高度重视并谨慎对待这一产业,确保其发展稳健。外界对海上风电的误解仍然存在。例如,关于大规模开工建设的传闻实际上是对整体资源规划与建设规模的混淆。这再次强调了在推动海上风电发展的需要更多地关注其经济性和可持续性。规模化发展应该在实现平价之后进行,现阶段的主要任务是降低成本和提高效率。市场应发挥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而企业则需承担决策风险。方面需要制定明确的标准和目标,并确保政策的公正性和透明度,避免任何形式的政策套利。
我国海上风能资源丰富,开发潜力巨大。这不仅带来了巨大的环境效益,也为上下游相关产业带来了巨大的市场空间和就业机会。对于我国发展海洋经济、建立海洋强国具有深远战略意义。特别是在“十四五”期间,我国海上风电产业面临关键的发展机遇。全行业需要共同努力,保持其平稳有序发展,培育出具有巨大经济社会效益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这不仅将为我国引领全球能源转型注入新动能,也将为我国经济结构转型升级提供有力支持。
免责声明:内容转载自北极星风力发电网,所发内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更多信息可通过全国能源信息平台联系获取(联系方式:010-XXX-XXXX-XXX或XXXXX@people-energy)。海上风电作为新兴产业的发展动能正在逐步显现,行业内外应共同努力推动其健康、有序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