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迟生育对孩子来说意味着什么
几年前,我看到父亲经历了两次背部手术,那是我第一次看到他身着病号服的样子。那时的他显得异常脆弱,这让我内心深受触动。家里只有我和这位年迈的父亲相依为命,而我的母亲在多年前已因病离世。我曾帮他处理老房子的物品,并搬进一间小公寓,那里的台阶较少,方便他行动。这一过程使他身心疲惫,让我更加焦虑不安。如今,尽管父亲已恢复如初,但这次经历使他更加衰老。每当我们一起出门时,我总是习惯放慢脚步等待他。每当他晚到几分钟,我便陷入恐慌,担心他是否遭遇不幸。忧虑如同潮水般涌上心头,父亲的不断安慰也未能完全消解这份焦虑。我们之间的角色开始转变,如同许多中年子女与他们的父母之间的关系一样。
值得一提的是,我并非出生于婴儿潮时代。我今年仅27岁。我的父母生育我时已经相对年长:母亲42岁,父亲51岁。我在小学时曾为此感到尴尬,甚至向老师和朋友谎报他们的年龄。随着时代的变迁,越来越多的受过教育的家长与我父母年龄相仿,他们对此早已司空见惯。我的父母之所以晚育,原因与现今许多推迟生育的人相似。他们的事业和政治追求占据了他们生活的重要部分,他们不愿打破已建立的平衡。
我的父母在相遇相爱之前,已各自成为自己想要成为的人。母亲是一位坚定的女权主义者,她认为若要与男人共同抚养孩子,对方必须愿意承担同等的责任。为此,她花了整整40年的时间去寻找合适的伴侣。而我的父亲在年轻时便育有一子,之后离婚并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牺牲了与孩子们共度的时光。他深知若再次生育,必须做得更好。
尽管在我父母这样的年纪生育仍属少数,但女性首次生育的年龄却持续上升。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的数据显示,年轻女性的生育率显著下降,而30岁以上女性的怀孕率却不断攀升。过去几十年里,年轻父母的平均年龄已从21岁跃升至25岁,受过良好教育的女性更是如此。
对于推迟生育的决定,我们这一代人的主要考虑因素主要是经济问题。过去几十年的经济转型(尤其是近年来的经济衰退)导致许多年轻人因财务问题而推迟结婚和生育计划。据统计,养育一个孩子从出生到高中毕业预计需要花费巨额费用。对于许多生活在千禧一代的人来说,这个数字可能过于沉重。一些人仍停留在低薪工作岗位上,为此担忧短期内无法改观。我和许多在中产阶级家庭长大的孩子一样,希望下一代能够拥有与我们相似的机会。我们愿意等到有了稳定的工作后再考虑生育,但问题是我们可能需要等待很长时间。
如今,许多像我这样的二十多岁年轻人都在等待合适的时机生育孩子。如果我选择现在生育孩子的话,那么我的记者生涯可能会受到影响。我的伴侣作为一名自由制片人面临着更为严峻的财务困境。我们经常为了工作和重要的项目熬夜加班。我们更愿意将赚来的钱用于约会和享受生活的乐趣而不是购买尿布等日常用品上。尽管推迟生育的决定需要权衡许多因素但对于我来说看到父母给我树立的榜样就值得这么做他们的晚育并不妨碍他们成为一个出色的父母这让我对未来充满信心与此同时普林斯顿大学教授斯劳特提出的建议也让我认识到科学手段或许能帮助我们更好地规划未来尽管晚育会带来更多的经济压力和人力的消耗但只要我们合理规划利用科学的手段如卵子冷冻技术我们也能够兼顾工作和育儿相信未来的我们会做出明智的决定去养育一个属于我们的小生命并给予他们一个充满爱与关怀的家庭环境当我面对厨房墙上的那个血手印时,我的内心瞬间被一种深深的无力感所笼罩。那是我父亲的,他在一个深夜,不慎摔倒,额头撞击墙面时留下的痕迹。这一幕不禁让我回想起母亲的早逝和我必须提前承担起家庭责任的心酸经历。
在我这个年纪,本应享受着青春的欢乐和自由,却因为父亲的摔倒而倍感压力。我常常想象,如果母亲早生我十年,我们或许能共度更多美好的时光。而当我看到朋友们还在享受家庭温暖、无忧无虑的时候,我却已经在为父亲的生活琐事奔波。面对这样的情况,我只能猜测母亲会如何处理,而我的朋友则能轻松地向他们的母亲寻求建议。
诚然,母亲离世时年仅64岁,远低于美国人的平均寿命。尽管经历了这些挫折,我的父亲依然健康且充满活力。他是一位教授,保持着阅读的习惯,经常旅行,拥有广泛的朋友圈,甚至还有一个女朋友。研究表明,年长一些的父母能够让孩子保持思维活跃、社交更广泛,我父亲正是如此。在经济上,他也有足够的幸运,能够雇人照顾家务,必要时也有经济能力打车代步。他有长期的看护保险,这意味着他可以在需要时得到专业的照顾。在某种程度上,我算是一个拥有79岁父亲的女儿中的幸运者。
对于那些负担不起这一切的家庭来说,他们又该如何应对呢?对于那些在65岁就退休的父母来说,他们能否适应这种生活的转变?这些现实问题让我深感无奈和焦虑。讽刺的是,早生孩子意味着孩子必须更早地承担起家庭责任,少享受一些青春的自由。就像我一样,我必须放弃一些梦想,不能远离家乡,因为我必须照顾年迈的父亲。
对于是否要早生孩子,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我深知自己目前的处境并不是理想的选择,但现实却让我别无选择。如果儿童保育服务更加普及且免费;如果老年人的照顾更加人性化且易于操作;如果就业市场不那么残酷无情,或许我会选择在更年轻的时候生孩子。现实是残酷的,我必须面对自己的卵巢状况和职业前景的双重压力来选择何时要孩子。
我只希望我的孩子能够拥有更多的选择权,能够面对比我更好的未来。我们应该努力创造一个这样的世界,让孩子们拥有更多的机会和选择。面对现实的压力和无奈,我们仍然要保持对未来的希望和期待。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给孩子一个更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