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知道的双拥知识,这里都有什么(双拥是指什么)
解读双拥:深入人心的军民融合情怀
何为双拥?
双拥,即地方对上级军队的拥戴和军队拥政爱民活动的总称。这一理念起源于1943年的延安,是中国领导武装斗争、建立人民军队和巩固人民政权的过程中,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结合中国革命的特点,诞生的一部具有全局性、战略性的社会政治著作。双拥工作的产生和发展,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取得胜利的重要保证。
双拥的内涵包括哪些?
双拥的内涵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拥军,即热爱人民军队,关心和支持军队的建设与改革,学习军队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为军队培养两用人才;二是拥护,热爱人民,意味着军队拥护,关心人民,遵守政策、法律、法令和群众纪律,与人民共同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军民共建是什么?
军民共建是军民共同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简称,是中国人民各部队和驻地人民共同开展的社会主义思想文化建设活动。
双拥模范城的意义何在?
双拥模范城是在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协调发展中,密切军政军民关系、服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履行新世纪新阶段军队历史使命中成绩突出的先进典型。这一荣誉具有模型和示范的作用,是当地党委、和全体军民共同的政治荣誉。
为何需要加强国防教育?
增强国防观念,掌握国防知识,发展爱国主义,自觉履行国防义务,普及和加强国防教育,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只有深入了解国防知识,才能更加珍视和平的来之不易,更好地保卫我们的国家。
国防教育的方针和原则是什么?
国防教育的方针是全民参与,长期坚持,注重实效。原则上是常规教育与集中教育相结合,普及教育与重点教育相结合。
公民的国防义务和权利有哪些?
依照法律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是每一个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义务。公民也有权利对国防建设提出建议,制止或者举报危害国防的行为,因国防建设和军事活动造成直接经济损失的,可以依照国家有关法律进行赔偿。
新历史时期下的双拥工作主要内容有哪些?
在新历史时期,双拥工作的主要内容涵盖多个方面:广泛开展国防教育,增强拥军国防观念;为军队选拔优秀士兵,协助建设强大的国防;支持军队改革和建设,帮助完成作战和训练任务;保护军事设施,尊重和爱护军队;接收并妥善安置军队转业人员;做好现役军人、革命伤残军人、退伍军人和军人家属的抚恤优待工作。
总结而言,双拥不仅仅是拥军与拥护的简单结合,更是一种深厚的军民融合情怀。它代表着人民对和平的珍视,对军队的热爱,对的信任。在新历史时期,我们更应该加强双拥工作,共同书写军民团结的新篇章。双拥知识问答:深入解读军民融合发展的重要性
在党和人民军队的发展历程中,双拥工作即拥军优属、拥政爱民的工作,始终是一项具有全局性、战略性的任务。它不仅是我们战胜困难、夺取胜利的重要法宝,更是巩固军政军民团结的核心。
一、双拥工作的深远意义
双拥工作不仅关乎战争年代的胜利,更关乎和平建设时期的稳定与发展。军民同心,其利断金。在党的领导下,充分发挥军政军民的伟大作用,调动起广大军民同心同德干事业的积极性,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就没有战胜不了的敌人。双拥工作是推动社会和谐、促进国家发展的重要力量。
二、我国武装力量的神圣使命
我国的武装力量肩负着巩固国防、抵抗侵略、保卫祖国的重要任务。无论是对外抵御侵略,还是对内参与国家建设,我国武装力量始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人民最信赖的守护者。
三、我国国防建设的目标及领导机构
国防建设的核心目标是保卫祖国,维护世界和平。而领导全国武装力量的最高机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
四、兵役制度与公民征集条件
我国实行现役与预备役相结合的兵役制度。平时征集服现役的公民需满足特定年龄条件,而战时则可根据特殊情况征集更多年龄段的公民服现役。被羁押、受侦查、起诉、审判的或被判处刑罚的公民不征集。
五、我军建军的根本原则与宗旨
我军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以无产阶级思想建设人民的军队。我军始终与人民站在一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是我们的建军宗旨。
六、全民国防教育日的意义
每年的全民国防教育日是为了提高公民的国防意识,普及国防知识,强化人们的爱国情怀。这一日的设立,提醒我们时刻关心、支持、参与国防建设。
七、维护军人及其家属的合法权益与军民矛盾纠纷的处理
部队在执行任务的也要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遵守国家宪法、法律、法规。尊重地方习俗,支持地方工作,维护社会秩序。要维护军人的合法权益,妥善处理军民矛盾纠纷,营造和谐的军民关系。
八、开展军民双拥模范城创建与精神文明建设活动的重要性
创建军民双拥模范城和开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活动,是推广和深化双拥工作的重要举措。通过活动,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军政军民团结,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双拥工作是关系到国家长治久安、社会稳定发展的重大课题。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一起,共同推动双拥工作的发展,为建设强大国防、实现民族复兴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