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诈宣传如何防范电信诈骗(反诈提醒防电信诈骗攻略)
如何举报诈骗分子,守护你我他的财产安全电信诈骗防范宣传
电信诈骗,是一种不法分子通过电联、网络和短信手段,编织虚假信息,设置陷阱,对受害人进行远程非接触式诈骗的犯罪行为。面对日益严峻的电信诈骗形势,我们每个人都有责任提高警惕,学会防范。接下来,我们将深入了解电信诈骗的类型及应对措施。
一、注销校园贷款诈骗
骗子会致电受害人,声称受害人在校园贷款平台注册过账户,如果不注销将对个人征信产生影响。他们准确报出受害人的个人信息,强调销户后可返还额度,没有财务损失。随后,他们会在APP上诱导受害人贷款,然后将资金转账到指定银行卡。一旦转账,受害人就会负债累累,所谓的退款金额只是一句空话。
应对措施:接到此类电话时,务必保持警惕,不要轻信对方的话。校园贷注销是诈骗的一种手段,一定要保护好自己的个人信息。
二、冒充公职人员诈骗
骗子冒充公职人员联系受害人,告知其涉案需要配合警方办案。他们通过添加联系方式,发给受害人假警察的账号、传票和逮捕令等,使受害人陷入恐慌,相信骗子的话。随后,要求受害人下载某些APP或指示转账到所谓的“安全账户”,一旦按照指示操作或转账,银行卡上的资金就会被全部转走。
应对措施:接到此类电话时,不要轻易相信。遇到陌生人要求汇款、转账、预付款等,要提高警惕。如果无法确定对方的身份,可以拨打110求助。
三、购物理赔诈骗
骗子冒充快递员或商家电话联系受害人,声称快递丢失或商品有质量问题,可以获得双倍或多倍退款。他们发送索赔二维码,受害人扫码登录个人信息后,却被告知因信用评分不足导致索赔失败。随后,以提高信用评分为由诱导下载贷款软件,要求将金额转入指定账户,一旦转账,受害人就会背负贷款。
应对措施:遇到此类情况,一定要保持冷静。不要轻易扫描陌生人提供的二维码或下载不明APP。在购物过程中遇到问题,应直接联系正规渠道的客服进行查询和处理。
警惕常见骗术,守护你的财产安全
在当今社会,骗子们不断翻新骗术,让人防不胜防。了解这些常见的骗术和应对策略,对于保护自己的财产安全至关重要。将带你了解几种常见的骗子惯用话术和应对措施。
一、抽奖送手机骗局
骗子通过举办免费抽奖活动吸引受害者。声称只要参与活动,就有机会获得一部价值高昂的iPhone X手机。在发货后却声称手机被海关查验不合格,涉嫌偷税漏税。要求受害人配合公司指定的手机号绑定微信才能解决问题。遇到这种情况,一定要认真核实,切勿轻易相信。
二、求职诈骗
骗子冒充求职中介或公司HR在网站上发布诱人的招聘信息。咨询后,以各种理由诱导受害人点击伪装成国家医保局官网的链接,要求填写个人信息,从而盗取受害人的个人基金。遇到此类情况,请务必保持警惕,不要轻易透露个人信息,如遇以上骗局,请立即报警并通过金钟罩小程序举报。
三、公积金代提诈骗
骗子在各搜索软件、社交平台、购物平台铺设公积金代提的虚假广告,诱导受害人添加好友。添加后将受害人引流至会议软件交互,诱导点击虚假公积金提取,要求填写个人信息,并以各种理由索要保证金、解冻费等,掏空受害人钱包后将其拉黑删除。遇到此类骗局,应通过正规渠道办理业务,警惕代提公积金陷阱。
四、仿冒ETC诈骗
骗子利用或通过非法渠道购买个人信息,以交管局的名义发送虚假短信,声称身份失效需重新认证,诱导受害人点击伪装成ETC官网的链接。链接收集个人隐私信息,达到盗刷目的。遇到此类情况,请保护个人信息,“官方”短信需官方核实。
五、仿冒老师、领导诈骗
骗子混入家长群,仿冒“老师”以交书本费、班费为由发送收款二维码骗取钱财。骗子还可能冒充“领导”联系财务,以时间紧迫、身份敏感等借口要求转账。遇到这种情况,请务必保持警惕,认真核实对方身份。
六、退款套路与索赔基金骗局
骗子可能会声称你在某店铺购买的衣服存在质量问题,可以根据该公司规定申请三倍索赔基金。遇到这种情况,一定要认真核实,切勿轻易相信退款套路。同时要注意核实索赔信息的真实性,避免掉入骗子的陷阱。
要保持警惕,认真核实。遇到以上任何骗局,请立即报警并通过金钟罩小程序进行举报。让我们共同守护自己的财产安全。反电诈:应对电信诈骗的必备知识
如今,“老师”、“领导”要求向个人账户打款,你是否会心生疑虑?在个人信息泛滥的时代,如何保护自己的信息安全,避免陷入诈骗的陷阱?让我们深入了解电信诈骗的种类与应对策略。
一、疫苗接种通知诈骗
骗子通过非法手段获取我们的个人信息,以社区服务、疫苗统计、疫苗回访等为借口,试图添加我们为好友。他们常常会建立各种群,如福利群、投资荐股群等,为黑产引流。在这些群中,骗子会发布、链接、虚假投资网站等信息,诱骗用户上当。
应对措施:
1. 切勿轻易在网上泄露个人信息,对陌生好友申请要谨慎核实。
2. 不随意加入未知群组,特别是那些涉及金钱交易的群组。
二、其他电信诈骗种类
电信诈骗的种类繁多,手法不断翻新。除了上述的疫苗接种通知诈骗,还有冒充公检法、冒充客服退货退款、网络购物诈骗等。这些诈骗行为都围绕着获取你的个人信息和财产展开。
三、应对电信诈骗的“三不一多”原则
1. 未知链接不要点:避免点击来自未知来源或可疑的链接,这可能是骗子设置的钓鱼网站。
2. 陌生来电不轻信:对于陌生人的来电,特别是那些声称你中奖、涉及你的个人信息等,要保持警惕。
3. 个人信息不透露:不要在电话或者网上随意透露自己的银行卡号、密码、身份证信息等。
4. 转账汇款多核实:无论是谁要求你进行转账或汇款,都要进行多方面的核实,避免上当受骗。
结语:
电信诈骗日益猖獗,手法千变万化。但只要我们牢记“三不一多”原则,提高警惕性,就能有效识别电信诈骗,保护自己的财产安全。请大家广泛传播反电诈知识,共同构建一个安全的网络环境。国家反诈中心也在积极行动,为我们提供相关的防范教育,让我们携手共进,抵御电信诈骗的侵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