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航备降事件调查报告公布
一、事故的直接原因介绍
在飞行过程中,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发生了。事故的直接原因经调查后揭示,主要有三点:
1. 风挡结构失效:右风挡的封严系统(包括气象封严或封严硅胶)出现了破损,导致风挡内部形成空腔。外部的水汽顺势渗入并积聚在底部边缘,这无疑为事故的发生埋下了隐患。
2. 电源导线故障:长期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导线绝缘性能逐渐降低。特别是在风挡左下部拐角处,潮湿环境引发了持续的电弧放电。这种情况下的安全隐患不容忽视。
3. 玻璃破裂与脱落:电弧产生的高温使得双层玻璃结构承受不住压力,最终发生破裂。风挡无法承受压差,从机身爆裂脱落,导致飞机遭受严重破坏。
二、机组英勇应急处置
面对突如其来的危机,机组人员展现了极高的职业素养和应变能力。具体表现为:
1. 系统故障突发:风挡爆裂后,飞机的120VU面板上多达17个断路器突然跳出,导致直流汇流条断电、风挡加温系统等关键功能全部失效。
2. 人工操控的挑战:自动驾驶系统断开后,机长刘传健不得不在极端的条件下包括缺氧(座舱高度超过8000米)、极寒(-40℃)和强烈的噪音环境中,全程手动操纵飞机下降。他历时19分54秒成功完成备降,这一举动堪称英勇。
3. 通讯中断的挑战:事件发生后,机组与地面的通讯管制一度中断近10分钟。在如此关键的时刻,机组人员依靠目视和仪表操作,成功将飞机降落在成都双流机场。
三、事件的后果及后续应对措施
此次事件造成了以下后果及应对措施:
1. 人员伤亡情况:副驾驶面部受到划伤,腰部扭伤,一名乘务员受轻伤,但其余128人安全无恙。
2. 荣誉表彰:英勇的机组被授予“中国民航英雄机组”称号,机长刘传健更是荣获“中国民航英雄机长”称号,这是对他们的最高褒奖。
3. 设备改进与安全隐患排除:涉事的飞机同批次风挡及同厂家产品已经得到了高度重视,并在2024年前完成了全面的更换工作,以彻底排除同类隐患,确保飞行安全。
四、事件时间线(北京时间)
此次事件的时间线如下:
06:27:航班从重庆起飞。
07:07:05:飞机在巡航阶段时,风挡突然出现放射状裂纹,随即爆裂脱落。
07:07:46:机长果断接管操作,开始紧急下降。
07:46:飞机成功备降在成都双流机场。
此次事件被民航局定性为“运输航空严重征候”,调查报告详细指出了风挡封严维护和导线绝缘检测的重要性。这一事件为全球航空安全提供了宝贵的实际案例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