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暴雨后严重内涝-积水没过车窗
近年来,广州市遭遇了多次极端暴雨天气,引发了严重的内涝灾害。这些灾害呈现出两大明显的特征:积水超过了车辆的安全极限,以及次生灾害频发。这两大特征对广州市的交通和居民生活造成了极大的影响。
一、灾害特征
在积水超过车辆安全极限方面,受台风“海葵”残余环流和季风的影响,广州市区部分路段在2024年11月出现了超过1.5米的积水,许多汽车被淹至车窗以上,导致车辆电路系统受损甚至报废。而在更早的2023年9月暴雨期间,珠江新城等核心区域的积水也达到了成年人小腿的位置,部分车辆在能见度低和积水过深的情况下被迫缓行。这些事件都凸显了极端天气对城市的严重影响。
在次生灾害方面,地下车库成为了重灾区。例如,在2023年的一次暴雨中,某小区的地下车库积水完全淹没车辆顶部,部分车辆甚至漂浮至水面。还有车辆在积水中自燃的险情发生。这些次生灾害不仅给车主带来了巨大的损失,也增加了救援工作的难度。
二、应急响应机制
针对这些灾害,广州市也建立了一套应急响应机制。在交通应急处置方面,当隧道或道路出现积水时,相关部门会迅速采取行动,如清理堵塞下水道的落叶,实施临时交通管制,引导车辆绕行高风险区域等,以尽快恢复通行。在防灾体系优化方面,城市管理部门通过升级排水管网、增加泵站容量等措施,提升了排涝能力。的预案还要求气象部门提前发布暴雨红色预警,教育系统根据预警级别实施分级停课制度。
三、市民防护建议
对于市民来说,面对这样的极端天气,也需要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在车辆遭遇积水时,需立即熄火撤离,避免二次启动导致发动机进水。长期停放车辆时,应选择地势高于历史积水记录0.5米以上的区域。地下车库管理方也需要配备防水挡板和应急抽水设备,以防次生灾害的发生。对于市民而言,了解这些防护措施并采取相应的行动,可以在极端天气中保护自己的财产安全。
广州市在应对极端暴雨天气引发的内涝灾害方面已经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但仍需继续努力,提高应对能力,减少灾害对市民生活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