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游威胁游客不消费会影响征信
一、事件背景
在云南这片美丽的土地上,部分旅行社的导游采取了一种令人不安的策略以“不消费将上传征信系统”为威胁,强迫游客购物。他们声称,旅游数据需要被上传至云南省大数据系统,而未消费的游客将被列入征信黑名单。这种威胁手段让游客在享受旅游的感受到了无形的压力。
这些导游使用各种手段强迫游客消费,包括语言威胁,如“钱不够可以找我借,否则就会被列入黑名单”,以及缩短游览时间、增加购物行程等。他们的行为严重影响了游客的旅游体验,让人在美丽的风景中也感受到了不安。
涉事的旅行团多为低价产品,如“昆明、大理、丽江5晚6日游”,团费虽然低至880元(含双飞、食宿门票),但实际的行程却以购物为主。旅行社通过收取购物回扣来弥补成本,导游宣称“团费连路费都不够”,要求游客“补贴”。这样的行为让人质疑,旅游的真正意义何在?
二、处理进程与措施
面对这一事件,云南省文旅部门迅速行动,对涉事的8家企业和5名个人进行了处罚,包括罚款、停业整顿、吊销许可证等,涉事导游更是被吊销了资格证。伪造印章、冒用旅行社名义签约的当事人也被依法逮捕。这一行动展示了相关部门对于旅游市场乱象的零容忍态度。
严重违法的企业和个人被纳入了旅游市场黑名单,限制了他们的经营活动。文化和旅游部也开展了“未经许可经营旅行社业务”的专项整治行动,重点打击低价游、强迫购物等行为,自2021年3月以来,全国已立案调查68件。
三、事件原因及法律依据
低价游的背后隐藏着不合理的利润结构。通过虚假宣传吸引游客,实际上却通过购物回扣盈利,消费者很容易陷入强制消费的陷阱。
根据《导游管理办法》,导游不得强迫或变相强迫购物,违者将受到法律的制裁,最高可吊销导游资格证。旅行社也不得以“不合理低价”组织旅游活动,不得通过购物获取回扣。
四、建议与对策
对于消费者而言,面对这样的旅游市场乱象,应该如何应对呢?
消费者应选择正规渠道,避免参加明显低于市场价的旅行团,优先选择资质齐全的旅行社。遭遇强制消费时,应保留证据,通过拨打12301旅游投诉热线或向当地文旅部门举报来维护自己的权益。
尤其要警惕导游使用“征信威胁”的话术。个人征信记录只与金融信贷行为相关,导游声称“不消费会影响征信”是虚假的恐吓,消费者可依法追究其责任。
建议游客提高防范意识,主动维护自身权益,让旅游真正成为一种愉悦的体验,而不是被迫的消费。云南的美丽风景不应该被这些乱象所遮蔽,希望每一位游客都能在云南留下美好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