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认知障碍老人在美发店消费60万

生活百科 2025-04-24 07:29生活百科www.xingbingw.cn

聚焦上海:认知障碍老人巨额消费引发争议

在繁华的上海,一位患有严重认知障碍的任姓老人,在短短几年间,竟然在一家美容美发店消费高达六十万元。这位62岁的老人,由于无法与人正常交流,累计在文峰美容美发的宛平店和天钥桥店消费近五十次,金额高达惊人的六十万元。当他的妹妹偶然发现时,银行卡内为看病和养老的积蓄已被一扫而空,甚至出现了网络借贷的记录。

争议漩涡的中心点:诱导消费行为

这家美容美发店的工作人员通过巧妙的“话术操作”,诱导这位老人持续充值。据记载,单日最高转账金额竟高达11.7万元。老人被陪同至银行取现或办理借贷,这一切的背后隐藏着怎样的故事?消费明细中惊现“男性肾疗”“六合还阳术”等高价项目,部分款项竟然未在商家的系统中显示,账目差异竟达约二十万元。这一切的背后,是商家的责任还是老人的无奈?

商家责任如何认定?

面对这样的争议,文峰总部以“加盟店”为由,仅同意退还系统记录的二十八万元。他们辩称老人“具备消费能力”,认为收费属于正常范畴。市场监管部门介入调查后,发现门店存在未提供服务、使用过期化妆品等违规行为,涉嫌诱导消费。这一切是否暗示着商家的行为已经越过了底线?

处理结果及相关启示

经过徐汇区市场监管局的调解,双方就部分款项达成退款协议。涉事门店因涉嫌虚假宣传、销售过期产品被立案调查。这一事件不仅为消费者敲响了警钟,也为商家带来了深刻的启示。对于行为能力是否受限的老人,商家在进行消费引导时是否应该更加审慎?对于行业的监管,是否应该更加严格?

法律与监管的启示

从法律角度看,若老人被鉴定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其大额消费合同需经监护人追认才有效。如果商家存在虚假宣传或未履行告知义务,消费者依然可以依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进行索赔。对于行业监管,建议针对认知障碍等特殊群体加强商家的合规审查,如限制单次消费额度、要求监护人确认等。市场监管部门也应定期抽查预付卡消费记录,严厉打击账目不清、诱导借贷等行为。

相关案例延伸

这并非孤立事件。在沈阳也曾发生一起类似事件:一名七旬的认知障碍老人在一家养生门店消费了四十七万元引发纠纷。家属要求全额退款未果,市场监管部门介入后商家仅同意退还部分余额。此类事件频发凸显了对特殊群体消费权益保护的迫切性。我们应该从这一连串的事件中吸取教训,加强对特殊群体的保护,同时也对商家进行更为严格的监管和规范。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实现公平、公正的消费环境。

上一篇:视网膜脱落看不见东西了 下一篇:没有了

Copyright@2015-2025 www.xingbingw.cn 性病网版板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