蔚来CEO-不理解为什么还有人买油车
一、激进言论的掀起(2021-2022年)
李斌,这位新能源品牌蔚来的创始人,曾在公众视野中引发一场热烈讨论。他在2021年公开质疑传统燃油车用户的选择,声称“令人不解,如今为何仍有人选择购买燃油车”,并进一步表示“购买燃油车仿佛是怀旧行为”,“除了能够闻到一点汽油的味道,燃油车似乎并无其他优势”。这样的言论无疑激起了千层浪花,被外界广泛解读为对传统燃油车用户的直接否定。在那时,李斌坚定地站在电动车的一边,大力宣扬其环保性、低廉的使用成本以及卓越的驾驶体验,同时也试图通过这一手段强化蔚来作为新能源品牌的定位。
二、态度的转变与反思(2023-2024年)
随着市场的真实反馈和销量的压力,李斌的态度发生了明显的转变。他在2023年12月公开承认“当初言论过于冲动”,并指出“购买燃油车的用户都有他们的原因”。他反思自己的判断可能“过于急躁”,电动车市场的完全接纳可能需要5到10年的时间。到了2024年底,他进一步表示“燃油车仍具有不可替代性”,例如混合动力技术通过燃油机解决了电动车续航焦虑等问题。这一态度的转变,无疑是李斌对市场需求多元性的重新认识,也是对先前言论的深刻反思。
三、言论对蔚来品牌的影响
1. 销量压力与品牌信誉受损
李斌早期的言论被部分消费者批评为“忽视用户实际需求”,甚至被贴上“傲慢”的标签。数据表明,蔚来主品牌在一段时间内销量未能达到预期,连续两个月销量不足万辆,而其子品牌“乐道”的交付量也创下了新低。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小米汽车上市首年即突破13.5万辆的销量,无疑给蔚来带来了压力,也凸显了其在品牌认可度上的劣势。
2. 市场策略的微调
为了扩大市场份额,蔚来尝试推出低价子品牌“乐道”,但效果并不如预期。李斌的焦虑在公开场合表露无遗,他曾坦言:“如果月销长期无法突破万辆,我和团队可能需要重新考虑未来的方向。”
四、争议背后的行业现实
李斌的言论背后的深层矛盾,实际上是电动车普及过程中的普遍问题。技术短板如电动车冬季续航缩水(如蔚来EC6冬季实际续航与官方数据存在较大差距)以及充电设施不足等问题仍然困扰着电动车行业的发展。尽管新能源车的渗透率在不断提升,但燃油车(包括混动)仍占据市场的主导地位,显示出消费者对燃油动力的依赖并非短时间内可以消除。李斌从最初对燃油车的“激进否定”到现在的“承认市场多元性”,这一态度的转变不仅是个人认知的修正,更是新能源车企在技术迭代与满足消费者需求之间博弈的缩影。而蔚来当前的困境,既是其产品定位与市场实际需求错位的结果,也受到了其创始人争议性言论的反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