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被骗去缅甸的人都在经历什么
一、诱骗与操控手段
在这个看似光鲜亮丽的背后,实则隐藏着无尽的险恶。犯罪分子通过“月入百万”等高薪诱惑的手段,吸引人们前往境外从事非法工作。他们打着娱乐会所安保、按摩技师等诱人的职位,甚至利用熟人关系来降低受害者的警惕性。这些背后隐藏的真相往往令人不寒而栗。
犯罪分子还利用毒品来控制受害者的行为。他们通过提供毒品,使受害者沉溺其中无法自拔,从而迫使他们持续参与非法活动。这些毒品的危害极大,不仅对身体造成损害,更会让受害者在不知不觉中走向犯罪的深渊。
他们实施严格的封闭管理。受害者一旦进入园区,就会被没收证件,受到24小时的武装监控。他们的生活区域与外界完全隔离,失去了与外界的联系和沟通的机会。这种封闭管理使得受害者无法逃脱,只能任由犯罪分子摆布。
二、暴力惩罚体系
在这里,暴力的惩罚是再常见不过的事情。体罚与酷刑是犯罪分子常用的手段。殴打、关水牢、剁手指、打断肋骨等肢体残害都是家常便饭。甚至更为残忍的是,他们向水牢中投放毒蛇,制造心理威慑。除此之外,系统性的精神摧残也是他们的手段之一。强迫吞食含粪便的面包、长期饥饿以及目睹他人受刑以摧毁反抗意志都是他们的惯用伎俩。
三、性剥削与人身侵害
在这个黑暗的地方,性剥削与人身侵害是不可避免的。女性受害者被迫从事直播、等活动,长期遭受性侵,甚至怀孕后被强制堕胎。而男性受害者中,容貌出众者也同样面临性侵风险。更令人触目惊心的是,他们被迫参与人口贩卖等衍生犯罪,沦为犯罪分子的赚钱工具。
四、诈骗产业链运作
在这里,诈骗已经成为一条完整的产业链。犯罪分子对受害者进行标准化培训,发放诈骗话术剧本,模拟不同身份实施电信诈骗。为了获取更高的利润,他们还对受害者进行绩效压迫。未完成诈骗金额目标即遭受酷刑,每成功诈骗一定金额则放爆竹庆祝,形成群体性施压。更可怕的是,失去利用价值者被转卖至其他犯罪集团,最终可能遭器官摘除杀害。
五、生存环境特征
这里的环境恶劣至极。医疗缺失,重伤者只能得到简单的包扎,骨折等伤害只能任其自愈。他们每日工作时间长达16小时以上,睡眠时间不足4小时。而且,这里的地域特殊性也加剧了犯罪的滋生。缅北地区军阀割据、跨境执法困难,形成了犯罪的温床。截至2025年3月,尽管中缅联合打击行动已解救部分人员,但仍有大量受害者被困。而且,相关犯罪已经开始向迪拜等新区域扩散,这是一个令人不寒而栗的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