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防长香会晚宴上握手
一、香格里拉对话会的微妙瞬间:中美防长的握手与背后故事
在2023年6月2日的香格里拉对话会开幕晚宴上,一场跨越两个座位的握手引起了全球的关注。美国防长奥斯汀与中国防长李尚福在灯火辉煌的宴会厅中进行了短暂的接触。
那晚,当灯光映照下,奥斯汀主动走向李尚福,双方礼节性地握手,交谈甚欢。虽然他们的互动时间不足10秒,但却被赋予了更多的象征意义。尽管被安排同桌,但由于座位相隔较远,他们之间的这次接触更像是一种礼节性的互动。现场的新加坡代理总理、澳大利亚总理等第三方人员也在场见证。
这场握手背后的实质内容却并不多。五角大楼发言人证实,此次接触仅限于礼节性互动,并未涉及任何实质内容。美方强调,他们更倾向于通过“严肃对话”来解决分歧,而不是仅仅依靠这种短暂的接触。
二、中方立场:微笑中的坚守与背后的故事
对于这次握手,中方的反应则是既展现出了大国的外交风度,又坚守了自己的原则。李尚福防长以微笑、点头和握手回应奥斯汀的主动行为,展现出了中国外交中的“不卑不亢”的态度。中方认为这次握手更多的是东道主安排下的礼节性互动,并不代表两国关系的实质性改善。
中方拒绝正式会晤的原因在于美方未解除对李尚福的制裁以及持续的对华挑衅行为。中方指出,美方一方面要求沟通,另一方面又制造障碍的做法缺乏诚意。
三、美方态度与后续动态:舆论操弄与军事施压
对于这次握手事件,美方的态度复杂。在握手前后,美方持续炒作“中国拒绝对话”,试图将责任推卸给中方。加速对售、联合日菲军演等行动,凸显其对华“两面性”。奥斯汀在香会上的演讲宣称“维护一个中国政策”,但实际行动却与表态相悖。
四、国际社会的观察与评价:新加坡的斡旋与国际媒体的解读
作为东道主的新加坡有意安排中美防长同桌,为双方提供非正式接触的机会,反映了东盟国家不愿选边站队、反对新冷战的普遍诉求。国际媒体普遍将此次握手视为“美方维持对华关系的表面努力”,认为其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效果。美国“政治新闻网”指出,此举凸显美中在紧张关系下仍需维持最低限度接触。
姿态性接触与军事关系的未来
此次握手事件并非实质性质的事件。在美方未改变对华遏制政策的背景下,此次握手更多地被视为一种“姿态性”接触。中美军事关系的改善需要美方率先纠正错误行动,而非依赖外交场合的短暂互动。这次握手只是中美军事关系改善的一个微小起点,未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