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亲密的情侣并不幸福?
近日,《人格与社会心理学》杂志发表了一篇报道,揭示了人们在恋爱中普遍存在的一种心理现象“以感情为条件的自尊”(RCSE)。这一现象指的是个体在恋爱关系中,会根据自己在感情中的地位来评价自我价值,从而失去自我意识和客观判断。有些人甚至将伴侣的价值等同为自己的价值,若伴侣无法证明其价值,则自身也失去存在的意义。美国休斯敦大学的奇普尼教授及其同事对此进行了深入研究。
研究结果显示,RCSE得分较高的人虽然对感情非常投入,但自我认同感较低。在恋爱过程中,他们容易出现情绪波动,偏执和狂躁的行为。一旦遭遇分手或离婚等挫折,他们可能陷入严重的焦虑、抑郁,甚至出现敌对情绪。他们在面对情感变动时,往往无法冷静分析局面,而是冲动地做出反应。
与此美国金赛性研究所的威廉汉金博士也对此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指出,RCSE的对立面是在夫妻关系中保持个体自我,这是构建幸福婚姻的关键之一。在婚姻中,很多人不仅放弃自我,还要求伴侣放弃自我,融入一个为婚姻而建立的“第三体”。这种现象表现在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如购买衣物时会考虑伴侣的喜好而放弃自己的选择,外出就餐时会优先考虑伴侣的口味而忽略自己的喜好。更有甚者,一些人在决策时总是以伴侣的意见为准,失去自己的主张。
汉金博士警告说,为了爱而牺牲自我并不明智。两个人相爱是因为彼此被对方的个体所吸引,失去自我会导致个体感到压抑和束缚。真正的爱情应该包容彼此的差异,给予彼此自由。过分依赖和只关注彼此的感情是脆弱的,无法承受生活的风风雨雨。
为了保持自我,汉金博士建议了一些实用的方法。例如,定期与伴侣分开一段时间,专注于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写日记记录自己的感受和想法也是一个很好的方式。他还特别强调,每天花十分钟独处,回忆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人物、地点和事件,这有助于我们明确“我是谁”。这就像是人生旅途中的路标,帮助我们找回自我,保持个体的独特性。在爱情中,我们应该坚持做自己,同时也要鼓励伴侣保持其独特的个体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