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鸡蛋未必更营养 鸡蛋一次别买多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营养与食品安全系的副教授范志红,针对社会上广泛讨论的“土鸡蛋”问题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她指出,所谓的“土鸡蛋”,其实是指农家散养的鸡蛋。虽然这种鸡蛋在口感上可能更为一些人喜欢,但从营养价值的角度来看,它并不比普通鸡蛋更丰富。
很多人基于直观印象认为土鸡蛋的蛋黄更黄,更有营养。范志红副教授解释说,蛋黄的颜色与鸡的饲料原料有关,而与养殖方式并无直接联系。如果在鸡的饲料中增加了青菜叶、藻类、玉米等有色原料,或者特意添加了类胡萝卜素物质,蛋黄颜色自然会变得更深。最近媒体爆出的“土鸡蛋”实际上是“加工蛋”、“色素蛋”的消息,也提到了部分蛋品厂家会要求养鸡场在饲料中添加食用色素,以模仿土鸡蛋的蛋黄颜色。
范志红强调,从营养价值的角度出发,重要的是鸡的日常饮食内容、它们的生活状态是否健康,以及是否存在环境污染等问题。至于鸡蛋是否是农家散养的土鸡蛋,其实并不是那么重要。
在日常生活中,很多消费者一旦有机会购买到土鸡蛋,往往会一次性买很多囤在家里。这种现象往往会导致不久后鸡蛋变质。范志红指出,这主要是因为农家的鸡蛋储存方式以及鸡蛋的保存时间过长导致的。农家的鸡下蛋频率较低,需要一段时间才能攒够一箱鸡蛋。而且,农家很少把鸡蛋放进冰箱,因此每只鸡蛋的新鲜度会有极大差异。这很容易导致新买回的土鸡蛋没过多久就变质。
范志红还指出土鸡蛋在卫生方面存在的两个问题。一是细菌污染较为严重,如果蛋壳上的脏东西不仔细清洗,很容易污染厨房的操作台、容器、水池和手。另一方面,散养的鸡经常有机会接触到农药、化肥、鼠药、杀虫剂等化学用品,因此土鸡蛋被农用化学品污染的危险性可能高于鸡场所产的鸡蛋。
我们在购买鸡蛋时,应该更加注重鸡蛋的新鲜度和卫生情况,而不是盲目追求所谓的“土鸡蛋”。也要注意一次不要购买过多的鸡蛋,以免因储存不当导致鸡蛋变质。由糖尿病网小编从人民网整理而来,如您需要转载,请务必注明真实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