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不饱内分泌大乱 恐增患癌风险
在繁忙的现代生活中,我们时常听到一句俗语:“子时若困ㄝ丢(ㄉ一ㄡ),卡赢咧吃补药”。这句话背后的含义是,晚上11点前就应该上床休息,这样身体健康,无需额外补充营养。这其中的科学依据是,褪黑激素在子夜时段的分泌量达到高峰。
褪黑激素是由松果体在感知到环境光暗变化后制造的,其分泌量在子夜时段最大,随后逐渐减少直至天明。如果晚睡,身处黑暗的时间减少,褪黑激素的产量便会受到影响。据一项学术研究指出,夜班工作或轮班工作可能会增加患癌风险。另一篇《Lighting for the human circadian clock》的研究也表明,现代晚上过亮的灯光,尤其是蓝光辉度较高的灯光,可能是导致发达国家癌症患者增多的原因之一。
人体是一个复杂的消息处理系统。每秒处理的消息量高达100兆次,远超过超级电脑的计算能力。我们的神经系统将中央神经系统的信息传递至身体各个部位,神经的总数超过千万条,连接起来的长度可达数十万公里。即使在阅读时,我们的眼睛也在不断地向大脑发送消息。
人体的细胞代谢、组织修复以及启动的自愈系统等都需要精确调控。这些调控机制都需要大脑的指挥,关乎人体的健康与生存。压力反应是最为紧迫的消息处理任务之一,需要立即处理以保护个体的生存。而相对于细胞修复等任务则显得不那么紧急。
睡眠不足会影响内分泌平衡,可能增加患癌风险。人在睡眠时,环境感知和运动神经系统变得迟钝甚至关闭,让身体得以休息并启动免疫系统来维护身体机能。然而现代生活节奏紧张,许多人不得不熬夜加班或享受夜生活,但长期睡眠不足会累积自由基的数量,导致连锁反应和细胞损伤,最终可能导致疾病的发生。当身体感到疲惫时,休息是恢复体能最有效的方法。俗话说“三分治,七分养”,可见充足的休息和生活规律的重要性。
我们应该重视睡眠的重要性,保证足够的睡眠时间。不要再依赖咖啡来提神,而是应该倾听身体的需求,适时休息。毕竟,健康才是我们最宝贵的财富。
由网友『范二先森』至本站,未经核实,仅供参考。如感到文章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站长联系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