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心慢性B肝惹上身 口服新药有一套
刘先生,一个健康的三十岁男性,在一次常规的体检中意外发现自身患有慢性B型肝炎。他的肝指数飙升至200以上,病毒数量更是高达每西西血中有百万之众。医师的警告让他惊觉,若不尽快治疗,他的病情可能迅速恶化,甚至演变成肝硬化。
台湾,作为一个B型肝炎的流行区域,曾经的全民带原率高达15-20%。自从于1984年开始推动新生儿B型肝炎疫苗接种后,新一代儿童的带原率已经降低到1%以下。这一显著成果不仅使台湾的肝癌发生率大幅下降,更赢得了国际赞誉。对于已经成年的带原者,他们仍然受到B型肝炎病毒的威胁。
据台北市立联合医院和平妇幼院区内科主任陈重荣指出,尽管有治疗进展,但仍有许多人面临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的三部曲困境。国民健康局最近的数据显示,台湾男性癌症中肝癌的发病率居高不下,每年都有大量患者被诊断出患有肝癌。这再次凸显了慢性B型肝炎治疗的紧迫性和重要性。
当前,国内约有数百万B型肝炎带原者,其中约二百万人的病毒处于活跃状态,约一百万人的肝脏正在经历慢性发炎,急需治疗。幸运的是,随着B型肝炎抗病物的不断发展,从短效型干扰素到新型的口服药tenofovir,我们已经拥有了多种治疗手段。这些药物有针剂和口服药两种形式,只要病情符合一定标准,都可以被健保局纳入给付范围。
每种药物都有其优缺点。针剂虽然疗效显著,但副作用较大;口服药物则方便使用,副作用较少,但长期使用可能会出现抗药性。陈重荣主任强调,如何选择最佳的药物以达到最佳疗效并避免病毒抗性问题,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由医师进行评估和决定。
他进一步强调,接受口服抗病物治疗的患者,必须每半年进行一次血液检查,以监测B型肝炎病毒量,并及早发现可能出现的抗药性病毒。这样不仅可以评估治疗效果,还可以及时调整治疗方案,确保患者的长期健康。
《小心慢性B肝来袭:新药治疗显成效》由网友『懵柠未迟』至本站。我们提醒读者,内容仅供参考,如有疑虑,请咨询专业医师。也请读者理解,内容未经本站核实,需自行研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