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听孩子说话孩子才会听话!
在现代社会中,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显得愈发重要。面对孩子的过失,许多父母陷入了两难的困境:担忧孩子的错误可能导致他们受伤,同时又担忧过于直接的纠正会引起孩子的反弹。许多父母选择了以理服人的教养方式,希望通过平和的沟通让孩子真心受教并乐意悔改。
即便是以温和的方式与孩子讲理,若方式不当,也可能适得其反。父母的说教或劝导,尽管立意良好,但在孩子眼中,往往变成了包装精美的批评和责备。比如当孩子忘记带功课回家时,父母可能会从这一点展开,一路谈到孩子的其他不良行为,虽然并未大声斥责,但每一句话都似乎在指责孩子的错误,使得孩子很快筑起防备心理,拒绝再听。
再比如,当孩子向父母抱怨班上同学的行为时,父母也常常将焦点转移到孩子自身,进行一番“别人如何,你该如何”的教导。这样的做法可能会让孩子觉得无趣,从而不再愿意与父母分享心事。其实当孩子与父母谈论他人之事时,父母应该聚焦在他人问题上与孩子交流观点想法。这样,因为事不关己,双方都能畅所欲言。
真正有效的教养不在于父母说了什么,而在于孩子愿意听进去并接受什么。在孩子听话之前,父母应该先学会倾听孩子的心声。放下必须“灌输孩子正确观念”、“纠正孩子错误想法”的教养重担,以“听听孩子怎么说”取代“和孩子好好讲道理”。
当孩子向父母求助或询问问题时,父母应该首先接纳并理解孩子的情绪,然后提供自己的意见和建议。更重要的是,父母应该尊重孩子的决定和选择,不去过多限制和批评。这样的交流方式更为轻松,不会给孩子带来压力,孩子也才会更愿意接受父母的观念和建议。
真正的教育并非单向的灌输,而是双向的沟通与理解。父母应该学会倾听孩子的声音,尊重他们的想法和感受。只有这样,父母的教养才能真正对孩子有所帮助。毕竟,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他们需要的是被理解,而不是被批评。因此让我们共同这个理念:先听孩子说话,孩子才会听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