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不够是脾虚?盘点8个坏习惯易招来湿气
随着严寒的脚步日渐临近,许多人开始紧张地准备抵御寒冷的侵袭。在中医眼中,有一种更为隐蔽且杀伤力极强的邪气,它便是湿邪。湿邪可能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复杂和强大。湿邪在风、寒、暑、湿、燥、火这致病的六淫邪气中,其影响力不容忽视。
湿气在中医中被称为“万恶之邪”,因为不论季节和人群,湿邪都可能无处不在。很多人误以为湿气只会出现在阴冷潮湿的环境或闷热的桑拿天,但实际上,湿邪总是悄无声息地侵入我们的身体。当湿邪遇到寒冷,它变成寒湿;遇到热气,则化为湿热;遇到风,又可能转化为风湿。这种多变性与复杂性使得湿邪的防御变得尤为关键。
中国保健协会副理事长吴大真向生命时报指出,湿邪入侵的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脾胃功能不佳,表现为食欲不振、大便黏腻等;二是皮肤症状,如痤疮、神经性皮炎等。这些都可能是湿邪入侵的征兆。不正确的生活习惯也可能让湿气趁虚而入,危害健康。为此,我们需要避免一些不良的生活习惯。
睡眠不足是脾虚的症状之一。从中医角度看,良好的睡眠能让身体更轻盈。建议每晚11点前入睡,并增加日常运动量以提高睡眠质量。口味过重也可能影响肠胃功能,进而影响水分代谢。油腻、过咸、过甜的食物都不易消化,容易导致肠胃问题。均衡饮食、适量饮食是关键。
爱吃凉性食物、喝大量酒也是湿气加重的因素之一。生冷食物会影响肠胃的消化吸收功能,为湿邪入侵创造机会。而酒助湿邪,因此酒精应尽量少碰。在运动方面,缺乏运动会导致身体沉重、四肢无力等湿气大的表现。适当运动如跑步、健走、游泳等,可以促进身体器官的协调运作,有助于“排湿”。久坐也可能导致身体不适,如乏力、失眠等。全身保暖、避免久坐也很重要。不通风也会导致周围环境和身体里的湿气加重。平时应适当开窗透气,保持室内干燥。
湿邪的防范并非一日之功,需要我们持之以恒地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只有让身体远离湿邪的侵扰,才能保持健康的状态。在这个寒冷的冬季,让我们一同努力,将湿邪拒之门外,迎接一个健康、活力的冬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