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钦老和尚
广钦老和尚(公元1892年至公元1986年),一位中国近现代佛教史上备受尊敬的苦行僧,他的精进修行和禅净双修成就为世人所瞩目。他的生平事迹与思想精髓值得我们深入和领悟。
一、生平与修行历程
广钦老和尚早年生活贫寒,被卖到晋江李家作为养子。他跟随养母茹素奉佛,从小就对佛教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养父母去世后,他目睹了亲族争夺田产的纷争,深感世事无常。于是,他在1911年投泉州承天寺出家,法名广钦。他的师父是转尘老和尚。广钦老和尚在承天寺期间,专事苦行劳作,常食残饭,勤修外坡职事。
他的苦修生涯中,最为人称道的是在台湾新北市三峡白雉山等地的隐修经历。他以“入定四个月被误认圆寂”等异行闻名。他坚持念佛为主,提倡“无心念佛”,强调放下妄念执著。曾在定中开示:“持咒若不懂无心之诀,功夫终是徒劳。”
二、核心修行思想
广钦老和尚的修行思想主要集中在念佛、持咒、礼佛和禅修等方面。
在念佛和持咒方面,他主张“念佛不在数量,而在专注与觉知”。他认为“有心念佛”反成障碍,需以清净心自然持诵。临终前,他强调“放下执著、看破因缘、随顺觉性”为解脱生死三要义。
在礼佛方面,广钦老和尚开示“礼佛秘诀”在于“心念而非形式多寡”,以“如面佛前”的恭敬心取代机械叩拜。
在禅修方面,广钦老和尚以“动中修定”为实践法门,教导弟子“心动心静皆自然,修行在觉知而非压制”,并以“放下放下”直指解脱关键。
三、影响与评价
广钦老和尚被誉为“佛教界国宝”,他的苦行风范和实证修行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虽然他不识字,但他的开示却直指人心,其语录至今仍为禅净行者奉为圭臬。广钦老和尚一生践行“吃人所不吃,做人所不做”的苦行精神,他的修行经历与智慧开示为后世提供了深刻的解脱之道参考。他的事迹与思想不仅是中国佛教的宝贵遗产,也是全人类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他用自己的生命实践证明了佛教的修行理念,为世人指明了一条通往内心平静和解脱的道路。
广钦老和尚是一位具有深厚修行功底和卓越智慧的大师。他的生平事迹、修行思想和影响评价都值得我们深入学习和领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