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矿业大学校训(中国矿业大学校训徐州)

生活百科 2025-04-10 02:48生活百科www.xingbingw.cn

从1909至2019,焦作路矿学堂蜕变为中国矿业大学

一百一十年的风雨岁月,见证了学校的数十万师生工矿报国的追梦史,以及引领行业发展的奋斗史。这不仅是学校百十载办学的艰辛与荣光,更是一种厚重底蕴,隐藏在校园景致深处,润物无声,默默滋养着矿大的学子们。

中国矿业大学的校名,是伟人亲笔题写的。苍劲有力的字迹,飘逸挥洒的风格,让人感受到学校的独特魅力。自1988年中国矿业学院改名为中国矿业大学以来,全校师生备受鼓舞。经过多次向上级领导表达希望伟人题写校名的愿望,终于在1988年5月,中央办公厅将题好的校名和信函一同寄至中国矿业大学,全校师生深感振奋。

回首过往,我们不仅能体会到师生对于学校荣耀的珍视和自豪,更能深切感受到国家领导人对于高等教育的亲切关怀。自学校创立以来,一直秉持着为国家、为社会、为行业服务的宗旨,努力培养出优秀的人才。

在1999年,学校迎来了建校90周年,伟人再次为学校题词:“开拓创新,严谨治学,把中国矿业大学办成一流的能源科技大学。”学校根据题词精神,确定了“开拓创新、严谨治学”的校训。二十年来,全校师生不忘初心,砥砺奋进,已形成以工科为主、以矿业为特色,理工文管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体系和多科性大学的基本格局。特别是在煤炭能源的勘探、开发、利用等领域,学校已形成了鲜明的优势和特色。

早在1931年,学校改名为“私立焦作工学院”,成为当时国内唯一的私立工学院。在那段动荡的岁月里,学院发展进入兴盛时期,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为国家建设和行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这一百一十年的历程,是中国矿业大学不断前行、不断超越的历程,也是其作为一所历史悠久的工科大学所独有的骄傲和自豪。焦作私立工学院校徽设计独特,圆形图案中,蓝底白字书写的校名与白色五角星相互映衬,象征着学校的稳健发展。底部的铁锤、矿斧和铁道图案,突显了学校作为培养煤矿和铁路工程技术人才的摇篮。在百年校庆之际,学校发布了新版校徽,以圆环、地球与象征传统与创新元素的铁锤、矿斧和钢轨共同构成主体图案,彰显了学校既承袭历史传统,又不断开拓创新的精神面貌。圆环内书写着学校的中文与英文名称,“1909”的数字标注则表明了学校的悠久历史。

在焦作工学院的历史长河中,有一首短小精悍的校歌引人注目。这首校歌源于李敏修先生作词、张洪岛先生作曲的《焦作工学院校歌》,歌词朴实简练,曲词庄重典雅。它反映了学生们自强不息、努力学习的决心与志向,同时也传递出学校的爱国与进步的传统。名誉校董蔡元培曾为学校题词“好学力行”,这四个字也成为了学校治学精神的象征。其中,“好学”强调的是学习为本,掌握丰富的知识;“力行”则强调求真务实,努力实践,实现知行合一。进入新世纪后,学校把近百年奋斗形成的“矿大精神”概括为“好学力行、求是创新、艰苦奋斗、自强不息”。这种精神不仅是对传统的继承,更是对未来的展望与追求。

在学校的成长历程中,还有一位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先生为学校题词“学而优则用、学而优则创”,这一理念已经成为学校的特色办学理念,对全校师生产生了深远影响。学校始终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致力于为社会培养优秀人才。这种精神理念不仅体现在校徽和校歌中,更是深入到每一位师生的心中,成为他们努力前行的动力与信仰。这所历史悠久的学校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不懈的奋斗精神,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了一批又一批杰出的工程技术人才。矿大的精神图腾与校园艺术景观

矿大,一个崇尚学术、追求卓越的地方,这里的办学指导思想中融入了“学”“优”“用”“创”四个字,体现了学校对于学术、品质、实践和创新的重视。这种精神追求,不仅继承了蔡元培先生的题字“好学力行”的本质内涵,还反映了“求是创新”的时代精神。这种精神追求,是矿大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形成的一种稳定的认知和观念。

在文昌校区图书馆南台阶下方,有一座名为“学海无涯”的马赛克壁画。这幅壁画由著名女雕塑家张得蒂教授创作,她与中央美术学院雕塑艺术研究所的同仁们共同打造了这幅极具艺术造诣的作品。壁画上的浪花与海鸥,寓意着学海无涯,激励着无数的学子勇往直前,知识的海洋。这幅壁画与图书馆相得益彰,堪称经典之作。

在矿大的校园内,还有一座名为“光明使者”的雕塑,它位于南湖校区博物馆广场。这座雕塑以开采光明为主题,象征着矿大人肩负起“开发矿业、开采光明、建设祖国、造福人类”的神圣使命。光明使者不仅见证了矿大41年的发展历程,更激励着每一位矿大学子在新时代的能源变革中勇往直前。

来到矿大南湖校区镜湖北畔,你会看到一座青砖建筑老焦作工学院工程馆大门。这是矿大的标志性建筑之一,被同学们亲切地称为“老焦工门”。这座建筑是原焦作工学院工程馆大门的复制品,于2009年百年校庆前夕建成。它见证了矿大的历史变迁,是矿大校园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而在此之前,焦作工学院工程馆建于1934年,由铁路桥梁大师李钟美教授设计。这座三层砖木结构的建筑,无论是质量还是外观,都达到了当地建筑的最高水平。它不仅是一座建筑,更是矿大人对于学术和品质的追求的象征。

矿大的校园艺术景观不仅仅是建筑和雕塑的展现,更是学校精神和文化的体现。每一座建筑,每一幅壁画,每一个雕塑,都承载着矿大的历史、文化和精神。它们激励着矿大人不断前行,不断,不断超越。矿大老焦工工程馆的大门敞开,诉说着一段百十载的办学历程。这所学校经历了多次搬迁和名称更迭,但始终坚守着教育英才、从事研究的初心,与国家现代化进程紧密相连,为国家培养了三十余万名毕业生。如今,它已成为中国煤炭科教事业的龙头和旗帜。

回溯到1978年,徐州校园的建校工作正式启动。当时的主体建筑是一座钢筋混凝土全框架结构的立方体建筑,其建设难度极大。在顽强拼搏的精神推动下,中建八局的前身、济南某部队仅用了30个小时就完成了这项艰巨的浇筑工程。这座建筑成为当时徐州南郊的地标性建筑,也是学校百十载办学历史的见证。如今,它依然屹立不倒,展示着学校的深厚底蕴。

二十一世纪初,为了拓展学科发展空间、改善师生教学生活环境,学校在云龙湖南岸建设了南湖校区。这个占地广阔、环境优美的校区成为诸多师生校友心中最璀璨的明珠。南湖校区由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承担总体规划设计任务,注重信息化、景观园林化、环境生态化,展现了一所现代化一流大学的特色。

原文:

在当今社会,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生活的品质要求也越来越高。从美食到时尚,从旅游到娱乐,每一个环节都在不断地进步和创新。这个时代,是一个充满活力和机遇的时代,也是一个追求个性和自由的时代。人们不再满足于简单的物质需求,而是更加注重精神层面的满足和享受。如何在这个时代创造高品质的生活,成为了每个人都需要面对的问题。

我们所处的时代,科技进步如破竹之势,生活品质的提升也随之日新月异。从餐桌上的美食到街头巷尾的时尚潮流,从远方的风景到各种娱乐方式,每一个环节都在不断创新和进步。这是一个充满活力和机遇的时代,也是追求个性和自由的时代先锋。人们的精神需求日益增长,早已超越了简单的物质满足。如何把握这个时代的脉搏,创造属于自己的高品质生活,成为了我们每个人都渴望解答的课题。

在生活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每一分每一秒都在涌现出新的可能。无论是追求精致的美食体验,还是拥抱独特的时尚风格,亦或是世界各地的美景,我们都在努力让自己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我们也渴望在精神层面上得到更多的满足和滋养,追求心灵的成长和升华。

我们应该拥抱这个时代,把握机遇,勇敢地追求自己的梦想和生活品质。让我们不断学习和成长,发掘自己的潜力和才华,创造属于自己的高品质生活。让我们一起享受这个充满活力和机遇的时代,共同创造美好的未来。

上一篇:如何学习并演绎睫毛弯弯舞蹈 下一篇:没有了

Copyright@2015-2025 www.xingbingw.cn 性病网版板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