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人音乐被白人接受为什么?
这是一篇充满热烈情感,观点鲜明且独特的音乐评论,由诺曼莱布雷希特为我们揭示了20世纪初古典音乐在美国的发展脉络。
曾几何时,美国在欧洲人的眼中不过是一片文化的荒漠,音乐的沙漠。他们未曾料到,这片土地上竟能孕育出如此繁荣的音乐市场。彼时,欧洲的音乐家们未曾想过跨越大洋,将自己的音乐带给这片新兴的大地,而美国的本土交响乐团,如19世纪中期成立的纽约爱乐,也尚未展现出惊人的实力。
历史的脚步不会停滞。随着20世纪的到来,欧洲经历革命、萧条、乃至两次世界大战的洗礼,而美国却在这段时期迎来了历史上最为繁荣的时代。这样的时代吸引了无数音乐人的目光,他们看到了美国这个巨大的市场,纷纷踏上这片土地。其中,不乏像古斯塔夫马勒、伊戈尔斯特拉文斯基、阿图尔鲁宾斯坦这样的音乐巨匠。他们的到来,为这片没有音乐基础的国家注入了新的生命力,让古典音乐在这里焕发出前所未有的光彩。
那个时代的欧洲人仍对美国人持有偏见,认为他们品味低俗,任何音乐家只要踏上美国土地都能名利双收。在他们眼中,美国人不过是暴发户的象征。这种偏见恰恰反映了美国人对音乐的狂热追求和巨大市场需求。许多音乐经纪人为了满足这种需求,组织小乐团进行巡回演出,甚至将音乐家送到二三线城市,同样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在那个特殊的时期,美国的主流社会所消费的音乐,大多源自欧洲,仿佛这些音乐被当做高贵典雅的艺术品。而那些源自民间、充满生活气息的小调,却不被上层社会所青睐。这也从侧面反映出,当时的美国音乐市场充满了多元化的色彩,既有欧洲古典音乐的影子,也有本土民间音乐的痕迹。
这篇音乐评论不仅是对历史的回顾,更是对那个时代音乐发展的剖析。它让我们看到了古典音乐在美国的崛起,也让我们看到了美国音乐市场的巨大潜力与多元化的发展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