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话剧票的价格这么高?
真的不必再为中国话剧票价高昂而争辩了。面对现实,我们不得不承认,话剧在国内的确是一项高消费的活动。即便是在全球消费最高的城市之一伦敦,观看戏剧的成本仍然远低于国内。
从英国归来的我,常常被亲朋好友询问:“在英国,有什么东西是比国内便宜的呢?”我的回答总是:“戏票。”以北京和伦敦为例,简单的对比就能说明问题。一瓶北京的可乐价格是3.5元,而在伦敦,两杯同等的可乐要近10元人民币。而在餐饮方面,伦敦的价格也相对更亲民。比如,伦敦的麦当劳套餐大约22元,而在北京,同样的餐品价格约为两倍。
再来看戏剧票价,北京人艺的主剧场票价封顶高达680元,即使是明星戏如《窝头会馆》这样的剧目,票价也要880元。而在伦敦,英国国家剧院、Oliver Theatre等著名剧院的票价则相对较低,如Leyttelton剧院的票价封顶为50镑(约合人民币500元),仅仅是国内价格的一半或一半多。在伦敦观看戏剧的选择也更加丰富多样。只需花二三十镑上网购票,就可以选择观看西区世界顶级音乐剧。这种消费体验让我深感差距。
与国内相比,国外的剧院往往得到的大力支持。例如,德国的剧院平均每张票背后都有补贴,而英国国家剧院和皇家莎士比亚剧团每年也能获得大量的补助。这些资金支持无疑为剧院的运营提供了有力保障,使得票价得以维持在一个相对较低的水平。而国内大多数剧场、剧团、剧目的运营都是自负盈亏的,缺乏足够的支持或者补贴。即使有扶持,也往往不能精准地满足剧场的实际需求。正如裴艳玲老师所说:“遇到障碍和难处时,我们总是不可避免地谈到体制。”我们应该思考的是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如何让我们的戏剧艺术更加亲民、更加普及。我们不能永远只是抱怨高票价和缺乏支持,而应该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只有这样,我们的戏剧艺术才能繁荣发展,真正惠及每一个热爱戏剧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