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暗中长大的果蝇通过基因变异适应环境

生活百科 2025-04-05 17:33生活百科www.xingbingw.cn

近日,日本研究人员在《公共科学图书馆综合》杂志上发表了一篇引人注目的论文。他们发现,长期生活在黑暗环境中的果蝇,其体内促进解毒的基因出现了变异。这一发现揭示了生物对环境适应性的一种全新机制。

这些果蝇,原本是一种昼行性昆虫,为了适应黑暗环境,京都大学的研究人员从1954年开始,一直在黑暗环境中饲养果蝇,至今已经培育了约1代。在这项研究中,布施直之率领的研究小组深入解读了20只雄性果蝇的基因组,并将其与普通果蝇进行比较。他们惊讶地发现,在约1.4万个基因中,有241个出现了变异并且被遗传下来。

这些变异的基因中,有许多负责合成酶,帮助果蝇排出进入体内的毒素。研究小组推测,雌性果蝇体内可能也存在同样的基因变异。这一发现表明,果蝇可能通过增强对毒性的抵抗力,更好地适应黑暗环境。

除了对基因变异的研究,研究人员还在调查果蝇寿命与黑暗环境之间的关系。他们发现,长期在黑暗中生活的果蝇,即使在产卵后也能存活很长时间。这引发了布施直之的猜测:“对黑暗环境和毒性的耐受性可能与寿命有关。”

为了深入理解这一现象的机制,研究小组计划进一步调查基因变异的影响。他们希望弄清这些基因变异的来源及其对果蝇生活的影响。日本国立遗传学研究所和美国哈佛大学的研究人员也参与了这项研究。这项研究不仅让我们对生物适应环境的能力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为未来的科学研究提供了新的启示和可能性。

Copyright@2015-2025 www.xingbingw.cn 性病网版板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