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漠初心彰武治沙群英纪事
《大漠初心彰武治沙群英纪事》是一部讲述辽宁彰武县从满目荒芜到绿洲初现的纪录片。在这块被誉为辽宁“风口”和“沙窝子”的土地上,人们与沙漠展开了一场长达70余年的艰苦斗争。
背景之特殊,意义之深远。彰武县位于科尔沁沙地南部,新中国成立之初,这里96%的土地被沙化,沙化面积一度达到惊人的524万亩。经过一代又一代人的不懈努力,沙化面积降至不足200万亩,林地面积也从最初的18万亩增加到212万亩,成为了“三北”工程的重要屏障。
纪录片的魅力在于真实的人物和故事。其中,我们看到了五代治沙人的身影:首任固沙造林试验站主任刘斌,他研发出灌木固沙法,引种樟子松并推广至全国;北甸子村支书董福财,带领村民植树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护林员李东魁,36年如一日守护8500亩樟子松林;侯贵自筹资金造林,让荒山变绿洲;林业专家宋晓东,将青春献给治沙科研事业。这些生动的故事构成了纪录片的灵魂。
治沙精神的内涵远不止于此。他们坚守初心,以“愿以白发换绿洲”的信念,形成了“引领+科技支撑+全民参与”的模式。这种精神不仅填补了我国灌木治沙的空白,还为我国生态安全做出了巨大贡献。彰武植被覆盖的提升,使沈阳都市圈近3年大气降尘量减少32%,气溶胶浓度下降19.4%,生态效益显著。
纪录片的影响力也不容小觑。它荣获辽宁省“五个一工程”奖,央视播放量超500万次,成为主题教育的重要教材。这部纪录片不仅展示了彰武治沙的成就,更传播了治沙精神,激励更多的人参与到生态建设中来。
除了上述内容,纪录片还介绍了彰武治沙的首创技术“灌木固沙+机械沙障+樟子松引种”综合方法,已推广至14个省区。彰武治沙精神学校也开设8大教学点,年培训规模超过千人,让更多的人能够学习和传承这种伟大的治沙精神。
这部纪录片是一部展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杰作,是弘扬生态文明、传承优秀精神文化的典范。它让我们看到了人类在恶劣环境下不屈不挠、勇往直前的精神风貌,也让我们更加坚定了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美好家园的信念和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