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冷暴力 夫妻心理的痛
揭示隐形伤害:家庭精神“冷暴力”的阴影
当我们谈论家庭暴力时,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是身体上的伤害。如今在一些家庭中,暴力的形式已经悄然发生了变化。除了明显的身体暴力,一种更为隐蔽、伤害力同样强大的精神“冷暴力”正让许多妇女深受其害。
刘女士是安徽省阜阳市的一名职业女性,结婚已有12年,育有一名11岁的女儿。自从丈夫五年前出现感情出轨后,他们的家庭就陷入了持续的争吵与混乱。虽然丈夫的肉体暴力曾让她的生活充满恐惧,但在家人和妇联的干预下,情况有所好转。刘女士的痛苦并未结束。丈夫开始对她冷漠,经常不回家,回家后也寻找机会侮辱她,这种精神上的折磨让她痛苦不堪。为了孩子的成长,刘女士只能默默忍受这种痛苦。
这起案例并非孤例。北京红枫妇女心理咨询服务中心的统计数据显示,求助的妇女中经常遭受语言暴力的高达19人次,同时遭受语言暴力和肢体暴力的双重伤害的有36人次。还有一些人忍受着不许进屋、不许吃饭和限制人身自由等种种折磨。
这种精神“冷暴力”同样属于家庭暴力的一种。安徽阜阳市妇联***张秀兰指出,刘女士的遭遇是现代家庭暴力中易被人忽视的问题。随着反家庭暴力的宣传深入,丈夫明目张胆地殴打妻子会受到多方面的制约,一些人开始采用更加隐蔽的精神伤害手段,如侮辱、冷落、言语刺激等。
令人担忧的是,社会对家庭“冷暴力”的认识存在极大偏差。调查显示,有一半的受访者认为,限制妻子与朋友交往、长期不与妻子沟通、嘲笑妻子的弱点等精神层面的行为并不算是家庭暴力。
事实上,根据北京市法庭科学技术鉴定研究所的定义,家庭暴力是指家庭成员之间一方利用力量、言辞或其他方式对他方进行身体和精神方面的伤害或虐待。这包括人身伤害、精神摧残、暴力威胁、限制行动自由以及待等多种形式。北京红枫妇女热线的创办人王行娟也认为,家庭暴力应该包括精神虐待、待、限制人身自由和经济控制等行为。
我们应该正视家庭精神“冷暴力”的问题,加强对家庭暴力的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对家庭暴力的认识。也应该为遭受家庭暴力的妇女提供心理咨询和法律援助,帮助她们走出困境,重建自信,恢复生活的正常秩序。